主页 > 教育培训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试题练习(5)

[作者:senkn]
2012-12-14 16:02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始龀,跳往助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而后喻 B.国恒亡 人恒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大计亦死 D.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20.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2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 )

  A.正确的道理 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

  2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23.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和( )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上使外将兵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E.多助之至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四)、问答题

  1.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2.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3.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4、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6.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