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牡丹花
【功 用】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能减轻生理疼痛、降低血压,对改善贫血及养颜美容有助益。可镇痛、止咳、止泄、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高血压等。
【茶色口感】茶色淡粉,入口微甘。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适宜搭配玫瑰花、绿茶等饮用。
【性味归经】性寒,味辛。
【宜 忌】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牡丹,别名木芍药、洛阳花、谷雨花、百雨金、鼠姑、鹿韭等。属毛莨科多年生落叶灌木,与芍药同科。又有富贵花和“花中之王”之美称。
据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对牡丹花瓣和花粉的化学测定结果表明,牡丹的花瓣和花粉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营养物质。含有13种氨基酸中有8种为人体所需,且用牡丹花制作饮食,有丰富的营养,牡丹的根茎叶花(花瓣、花粉)和种子中含有16种氨基酸和近20种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和降血脂作用。科学对比人体血液组织和牡丹组织体态根花部位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以及土壤元素含量比例,呈现惊人的近似性。人体血液中的PH值最佳在7.4;而牡丹生态所需土壤的最佳PH值在7.8—8.3呈现,“花最宜,天下奇”的最美好状态。
2、柠檬果
【功 用】化痰止咳、生津利尿、健胃消食、除胃肠胀气、除面疱疱疹、抗酸、抗硬化、抗坏血、抗神经痛、抗风湿、促进结疤、改善微血管、增加免疫力、分解色素﹝抗斑﹞、养颜除皱、消除疲劳。
【茶色口感】茶色淡黄,香味芬芳浓郁,滋味酸中微甜。
【冲泡方法】加蜂蜜或冰糖,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
【宜 忌】胃酸过多者和胃溃疡者酌量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柠檬又名黎檬,属芸香科柑橘小乔木植物,以果与根入药,根全年可采,果秋冬采。十字军在巴勒斯坦发现柠檬后,柠檬开始分布至全欧洲。目前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和美洲等地都有分布,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也有栽培。
柠檬果肉味极酸,主要的酸叫柠檬酸,占汁液总量的5%以上。柠檬汁富含维生素C,并含少量维生
素B。那淡淡的酸甜,幽幽的清香直沁人心脾,令人心神清爽,唇齿留香。
柠檬全身是宝。柠檬叶可用于提取香料,柠檬鲜果表皮可生产柠檬香精油,柠檬香精油既是生产高级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又是生产治疗结石病药物柠檬烯的重要成份;果胚榨汁后可生产果胶和橙皮苷(Vp),果胶是生产高级糖果、蜜饯、果酱的重要原料,还是生产治疗胃病药物果胶铋的重要原料,还能用于轻纺、染料业;橙皮苷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病,果汁可生产高级保健饮料和高级果酒,果渣可作饲料和有机肥,种子可提取高级食用油,也可入药。因此,柠檬是生产香精香料及其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医药业的重要原材料。
3、菩提叶
【功 用】静心安神、消食通便、减肥瘦身、降血脂、消除黑斑皱纹、防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压力等。
【茶色口感】茶色金黄,香味芬芳浓郁,滋味甘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加蜂蜜或味道更佳。适宜搭配的花草茶有甘草、洋甘菊等。
【宜 忌】孕妇不宜经常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植物学名是椴树,原产地中海沿岸。菩提树在夏天开米黄色的小花,由于含有特殊的挥发性油,香味十分清远。通常我们所说的佛陀在菩提树下感悟人生,是指印度的菩提,与这里用来泡花草茶的菩提略有区别。我们泡茶的菩提叶来自“欧洲椴树”。
传说菩提是诸神献给爱神维纳斯的礼物,迷人的香味及优雅的花朵象征纯洁的爱情,古代日耳曼人并将它视为民族的图腾。在德国菩提叶茶又称为“母亲茶”,因为它们的方向气味犹如亲情的慰藉。菩提叶富含维他命C,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新陈代谢作用大有脾益。
此外,菩提子花适合用来做药草浴,不但能消除疲劳,还可以消除黑斑皱纹。菩提叶茶具有安神镇静,改善睡眠的效果,能让你在这个烦躁不安、精神紧张的世界安然入睡。所以你不妨在晚饭后来一杯菩提茶,在缓解一天工作压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菩提茶还可以使小便顺畅以及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及维持消化道机能,可当成日常健美茶饮用。
4、红巧梅
【功 用】消火祛斑,养颜调经、清肝散结、调节内分泌,调理气血、护肤消斑,促进新 陈代谢。常饮能调整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黄褐斑、肝斑、色斑、暗淡、暗疮,使皮肤光滑富有光泽和弹性。
【茶色口感】茶色淡粉红,香气凛冽,甘甜清爽。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微苦,归肺、心、胃经。
【宜 忌】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红巧梅是千日红的一种,俗称妃子红,花朵十分红艳,历代宫廷作为必备贡品,为西藏高原雪山上的野生苋科植物。产量极为稀少,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凝聚了科研人员几十年的心血和艰辛,产量尚未突破100斤/亩。娇艳的淡粉色,味淡有一点点甜,开水冲泡的红巧梅,花型舒展,婀娜多姿,晶莹剔透,观之赏心悦目,饮之身心舒泰,心旷神怡,常饮此茶可延缓衰老。
花蕾入药能祛痰,用于止咳平喘,平肝明目。对小儿癫痫,腹胀,惊风,夜啼等均有一定疗效。
5、甘草片
【功 用】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补脾润肺、美白去斑、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
【茶色口感】茶色淡黄,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越泡越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三至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
【宜 忌】1.饮甘草茶,应戒食鲢鱼。
2.高血压、肾脏病、心血管疾病者及孕妇不适合饮用。
3.药用时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甘草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甘草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不愧是植物界抗干旱的能手,斗风沙的先锋。甘草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但叶端微尖而糙涩,似有白毛,结角如相思角,作一本生,至熟时角折,子扁如小豆,极坚,齿啮不破。深秋,荚果裂开,籽粒随风散步大地上,天然繁殖。茎挺拔直立;根如圆柱,直径三四厘米,大的五六厘米,长一米多,最长者达三四米。以根状茎入药,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甘草味甘,生用偏寒、炙用偏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润肺止咳.甘草味甘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面黄肌瘦、食少便溏等,多用甘草,配党参、茯苓、白术等药。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最古老的辞书《尔雅》已经有记载,发现甘草是解毒良药,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品,说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与金疮肿。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之良相也。”不管叫“国老”也好,称“良相”也罢,这都说明甘草是草本王国应用最多的药物,无论东西方,其入药的历史都极其悠久。
将甘草列为百药之首,是有依据的,甘草的药性缓和,可升、可降,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在中医师的处方中,它一直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自古就有“十方九(甘)草”之说(即十副中药方中,有九付都有甘草这味药),甘草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例如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的256 个处方中,含甘草的处方就有154个。
但是,甘草在供药用时,一般不起主要治疗作用,它的任务是帮助诸药发挥作用,并能减轻一些药物的毒副反应,使方中诸药同舟共济,驱除邪患。正因为此,甘草又有药中“和事老”的称号。
另外,自1986年发现甘草有治疗艾滋病的效果以来(对艾滋病毒的抑制效果高达98%),还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一种药物。不过中医认为凡因湿所致的呕恶、痰饮、中满、水肿等皆不用甘草。
甘草的美容效果也不容忽视,它可治:1."黎黑斑";2.使用各种化学制剂化妆品导致的接触性皮炎;3.由身体血热偏盛,加之饮食不节、外邪侵袭、血郁痰结所导致的寻常性座疮;4.日光性及药物性皮炎;5.由肾水不足外搏而致的雀斑;6.皮肤损害自愈后遗留下之疤痕性或非疤痕性的色素沉着。
6、桑叶
【功 用】具有减肥、消疮、祛斑、美容、降血糖、降血脂、延缓衰老的功效
【茶色口感】茶色碧绿,甘甜爽口。
【冲泡方法】开水冲泡
【性味归经】苦、微寒。
【贮 藏】阴凉干燥处保存。
桑叶《本经》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老叶。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尤以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桑区为多。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耐旱,不耐涝,耐贫瘠,对土壤适应性强。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临床上习惯认为经霜者质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饮片名称桑叶、蜜炙桑叶。
桑叶茶的多种保健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铁和维生素C、B1、B2、B3、A、叶酸以及铜、锌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降压、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降低血脂含量、降低胆固醇,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和过氧化物产生等独特功效,对人体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 桑叶中含有较多的叶酸,每克桑叶大约含叶酸105μg,它能参与核酸的合成,可达到抗贫血和促进生长的效果,并能治疗胃癌,肠胃道障碍,神经管畸形,营养不良和疮疹炎等疾病,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桑叶中具有较高含量的黄酮化合物和桑苷,黄酮化合物能有效降低人体衰老速度延缓衰老,并有美容作用;桑苷则有清肝明目,平肝息风的作用。因此"桑叶茶"能够清火,明目,降血压,颇受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欢迎。桑叶茶中的植物雌性和人体的植物雌性激素非常接近,可以补充中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流失的植物雌性激素,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同时桑叶中的酚类化合物抗肿瘤,对女性子宫巧克力囊肿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是女性身边必备的最佳饮品。
桑叶降血糖、降血脂:
肥胖是腹部、脊背的脂肪细胞中贮存了过多的脂肪。当血液里的中性脂肪减少时,贮存的脂肪就会被释放出来,以热量的形式被消耗掉。这样反复下去,身体里的脂肪就会减少。因此减肥和改善高脂血病是相互关联的。另外,高脂血病人的血液粘度高,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特别不畅通。心肌梗塞和脑溢血都是毛细血管堵塞的结果。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粘度的黄酮类成分,所以在减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溢血的作用。
7、勿忘我
【功 用】具有清热解毒、护肤养颜、美白肌肤、清肝明目、并有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对雀斑、粉刺有一定的消除作用,能有效的调节女性的生理问题,是健康女性的优选花茶。
【茶色口感】茶色淡紫,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适宜搭配桂花、玫瑰花、玉兰花、玉蝴蝶、茉莉花、
紫罗兰、金盏花、薰衣草、菩提叶等。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中医认为,勿忘我花性味甘、寒,入肝、脾、肾经,有清热解毒、清心明目、养阴补肾之功,适用于肺风粉刺、疔疮疖肿、皮肤粗糙、视物昏花、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等。药理研究表明,勿忘我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排除赘肉,避免皱纹及黑斑的产生,延缓细胞衰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特别是对雀斑、粉刺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并能美白肌肤,有护肤养颜之功。
有护肤养颜、促进新陈代谢、能有效地调节女性的生理问题,是健康女性的的首选饮品。
8、桃花
【功 用】具有美容养颜、防色斑沉积、利水、活血、通便、凉血解毒、清心润肺等功效。
【茶色口感】茶色粉红,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
【宜 忌】孕妇及月经量过多的女子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桃花,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花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花木,桃花原产于我国中部及北部,栽培历史悠久,现各地广为种植,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 桃的
果实是著名的水果;桃核可以榨油;其枝、叶、果、根俱能入药;桃木细密坚硬,可供雕刻用。 桃花
茶喝起来有淡淡的桃仁味,是一种排毒养颜花茶。
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桃花的美容价值,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谈到,桃花具有"
令人好颜色"之功效。《千金药方》载:“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名医别录》载:“桃化
味苦、平、主除水气、利大小便,下三虫”。桃花性味甘,平无毒,可消食顺气,痰饮,积滞,小便不利,经闭。《国经本草》记载:采新鲜桃花,浸酒,每日喝一些,可使容颜红润,艳美如桃花。《普济方》在介绍桃花酒的制法与功用时说:三月三采新鲜桃花,以上等白酒浸泡, 49日后服。久服,可除病益颜。
古人曾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来赞美少女娇艳的姿容,其实桃花确实有美颜作用。桃花味甘、辛,性微温,有活血悦肤、峻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桃花含有山萘酚、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成分,其中山萘酚有较好的美容护肤作用。
桃花的美容作用,主要是源于花中含有山奈酚、香、豆精、三叶豆甙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能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润泽肌肤,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营养和氧供给,使促进人体衰老的脂褐质素加快排泄,防止黑色素在皮肤内慢性沉积,从而能有效地预防黄褐斑、雀斑、黑斑。桃花中还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呈游离状态的氨基酸,容易被皮肤吸 收,对防治皮肤干燥、粗糙及皱纹等有
效,还可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从而防治皮肤病、脂溢性皮炎、化脓性皮炎、坏血病等,对皮肤大有裨益。桃花还有泻下通便,对便秘有神奇功效,利水消肿作用,冲泡时适当增加桃花用量,3小时左右即
可见效,无成瘾性,使用安全,值得推荐。
利用桃花美容的简单方法就是将新鲜的桃花捣烂取汁涂于脸部,轻轻按摩片刻,也可用阴干的桃花粉末,用蜂蜜调匀涂敷脸部,然后洗净。鲜花中的营养物质可滋润皮肤,改变面部细胞的活力,从而达到面色红润、皮肤润泽光洁、富有弹性的美容效果。
2021-07-20 23:04
2021-07-20 23:03
2021-07-20 15:26
2021-07-20 14:07
2021-07-19 15:38
2021-07-19 15:38
2021-07-19 11:00
2021-07-18 21:04
2021-07-18 21:04
2021-07-18 21:04
2021-07-16 14:41
2021-07-16 14:41
2021-07-15 15:21
2021-07-15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