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培训 > 文艺体育 > 正文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6)

[作者:马伍勺]
2018-05-03 10:46

  2001年,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美国)、野依良治(日本):“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巴里·夏普莱斯(美国):“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2002年,约翰·贝内特·芬恩(美国)、田中耕一(日本):“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软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

  库尔特·维特里希(瑞士):“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利用核磁共振谱学来解析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国):“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发现了水通道”;

  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国):“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的研究”。

  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以色列)、阿夫拉姆·赫什科(以色列)、欧文·罗斯(美国):“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2005年,伊夫·肖万(法国)、罗伯特·格拉布(美国)、理查德·施罗克(美国):“发展了有机合成中的复分解法”。

  2006年,罗杰·科恩伯格(美国):“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

  2007年,格哈德·埃特尔(德国):“对固体表面化学进程的研究”。

  2008年,下村脩(日本)、马丁·查尔菲(美国)、钱永健(美国):“发现和改造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9年,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英国)、托马斯·施泰茨(美国)、阿达·约纳特(以色列):“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

  2010年理查德·赫克(美国)、根岸英一(日本)、铃木章(日本):“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2011年,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色列):“准晶体的发现”。

  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布莱恩·克比尔卡(美国):“对G蛋白耦联受体的研究”。

  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美国)、迈克尔·莱维特(英国)、亚利耶·瓦谢尔: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

  2014年,埃里克·白兹格(美国)、斯特凡·W·赫尔(德国)、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美国):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2015年,托马斯·林达尔(瑞典)、保罗·莫德里奇(美国)、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

  2016年,让-彼埃尔·索瓦(法国)、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英/美)、伯纳德·费林加(荷兰):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 。

  2017年,雅克·杜波切特(瑞士)、阿希姆·弗兰克(德国)、理查德·亨德森(英国):开发冷冻电子显微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测定。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以上就是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的详细内容,希望你能够喜欢。

  推荐阅读: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诺贝尔文学奖都是谁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到底是做出了什么贡献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