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培训 > 文艺体育 > 正文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2)

[作者:马伍勺]
2018-05-03 10:46

  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英国):“对人们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上的贡献,以及对同位素的起源和性质的研究”。

  1922年,弗朗西斯·阿斯顿(英国):“使用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

  1923年,弗里茨·普雷格尔(奥地利):“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4年,未颁奖。

  1925年,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德国):“阐明了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并创立了相关的分析法”。

  1926年,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瑞典):“对分散系统的研究”。

  1927年,海因里希·奥托·威兰(德国):“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研究”。

  1928年,阿道夫·温道斯(德国):“对甾类的结构以及它们和维他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929年,阿瑟·哈登(英国)、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德国):“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

  1930年,汉斯·费歇尔(德国):“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血红素的合成的研究”。

  1931年,卡尔·博施(德国)、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德国):“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

  1932年,欧文·兰米尔(美国):“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1933年,未颁奖。

  1934年,哈罗德·克莱顿·尤里(美国):“发现了重氢”。

  1935年,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法国)、伊伦·约里奥-居里(法国):“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1936年,彼得·德拜(荷兰):“通过对偶极矩以及气体中的X射线和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

  1937年,沃尔特·霍沃思(英国):“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研究”;

  保罗·卡勒(瑞士):“对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研究”。

  1938年,里夏德·库恩(德国):“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

  1939年,阿道夫·布特南特(德国):“对性激素的研究”;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瑞士):“对聚亚甲基和高级萜烯的研究”。

  1940年,未颁奖。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