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正文

朗诵的技巧分享 朗诵的技巧有哪些(2)

[作者:vigww]
2016-10-18 10:54

  强调停连

  强调停连是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表达某种特殊感情所作的停连。它不受语法停连的限制,而是依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决定停连的位置和时间。它可表示某种特殊的语意,还可显现出它前后连接部分的某种特殊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类:

  五、表现语句中的区分关系: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他/对于/我,渐渐又几乎变成了一种威压……

  在“伊”和“车夫”后面略有一顿挫,人物关系、动作更为明了,如在眼前。

  六、表现语句中的呼应关系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表示连接)

  这里“乌云听出了”是呼,后面三个短语“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胜利的信心”是应。在“听出了”后面要停顿明确,是后面三个短语之间要紧凑,如果机械的按标点符号停顿,便成为: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这样朗读就破坏了句子内部的对应关系,造成语义不清。

  是表现语句中的并列关系

  用它/搭过蓬帐,用它/打过梭标,用它/当缶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与吹火筒。

  这一句话有四个并列短句,可以在“用它”之后略一停顿,显示出它的并列感。特别是第三个短句:用它/当缶盛过水,当碗蒸过饭,中间要连起来,不能按标点停顿,否则就形成了五个短句,使语意散乱。

  七、表现句中的转换关系: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

  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

  在作品中,语句并不都是平铺直叙的,随着内容、情节的发展,在语句之间往往会形成语意的变化、感情的反差,上举两句之间的转换性停顿,就把“我”的无所谓和“车夫”的关注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八、语势

  语势指朗读时声音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变化形式,它是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实现的。语调由平升高,高亢激昂,称为“扬”,语调先平后降,低沉持重,成为“抑”;语调缺少变化,平缓舒展,称为“平”;语调升降频繁,起伏不定,称为“曲”。

  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吗? (上扬调,表示疑问)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降抑调,表示肯定)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相传叫百草园。→(平直调,叙述、说明)

  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曲折调,揶揄语气)

  九、节奏

  节奏是指朗读过程中由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形式。常见的节奏类型大体有:

  (1)轻快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多轻少重,声轻不着力,词语密度大,有时有跳越感。多用来描绘欢快、诙谐的情志。

  (2)沉稳型

  这种节奏语势沉缓,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词语密度疏,常用来表现庄重,肃穆的气氛和悲痛、抑郁的情感。

  (3)舒缓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缓,语势较平稳,声音轻柔而不着力,常常用来描绘幽静的场面和美丽的景色,也可以表现舒展的情怀。

  (4)强疾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声音强劲而有力,常用来表现紧张急迫的情形和抒发激越的情怀。

  以上就是关于朗诵的技巧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