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培训 > 学历教育 > 正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哪些

[作者:mlqizb]
2014-07-10 17:54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到您哦!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巨增,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日益突显,的学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多数女大学生选择的专业脱节,加上社会性别歧视,使得女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问从政府、企业、市场、学校和女大学生本人多角度详细分析了当今女大学生就业难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当今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中国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女大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女生占大学生总人数的比例,1998年为39.75%,2000 年为41.07%,2001年为42.14%,2003年为44%。①这些数据证明,中国女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愈来愈多的女大学生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女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就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发展;就业层次有所提高,计算机、金融、保险等高新技术行业中的女性身影增多了;就业方式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方向发展。

  但是,当今男女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差距仍然存在。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是338万,其中女大学生占44%。2004年的大学毕业生有 280万,有80万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生。②与男大学生相比,女生在就业中困难重重,最重要的是受到性别歧视。那么,什么是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呢?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手段,使女性在就业中丧失平等的就业机会。”③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总体就业率低,就业层次低,收入水平低。据教育网有关调查表明,我国高校女生比例高达44%,但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毕业生低8.7个百分点。④女大学生就业率很低,而且还受到性别歧视。在山西财经大学举办的校内招聘会上,女生发展连财会、秘书这种中性甚至更适合女性的工作,招聘方都写着:招收财会*名,行政秘书*名(仅限男性)。同时女大学生就业多集中于低职业结构。在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中,女性就业比重比男性高很多。而男性多从事一些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如网络、航空航天、电子技术开发等行业明显呈现出“阴盛阳衰”的局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男女大学生在试用期与转正后的月净收入还存在很大差距。上海市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男性在试用期内的月净收入是1915元,比女性高出95元,转正后,男性的净收入是2706元,比女性高出265元。⑤当今男女大学生就业差距,显而易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日渐突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分析,冷静思考,找准原因,积极应付。

  二、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影响当今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五个方面:

  第一,传统意识制约女大学生就业。

  ⑴自小接受的教育内容不同。传统观念认为,男女有别;男人理性,女人感性;男孩子善于理科,女孩子善于文科;男孩子要敢闯敢练,女孩子要稳重文静;男主外,女主内……我们经常看见男孩子玩男孩子的游戏,女孩子玩女孩子的游戏,甚至一点都不了解异性的游戏;家长教育女孩子不可以做“疯丫头”,男孩子跌倒后要自己爬起来,不准哭。高中文理分科后,男女比例极不协调。考大学时,女性被建议或要求选择一些诸如舞蹈、美术孩子之类轻松、浪漫的专业,而男孩子则多选择技术性强的专业。这是父母及整个社会在每个孩童出生后就进行的人为性别隔离。让我们从小到大有一种“男女不同”的意识,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一生。

  ⑵ 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传统意识上的性别隔离,让我们公开把女性当成弱者,被照顾和宽容的对象,把个别女性的小心眼、情绪不稳当成女性群体的共同特征。这种宽容和照顾其实是一种限制,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一种惰性,影响她们的社会生活能力、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影响她们在劳动市场的竞争力。

  ⑶在担当社会角色时,女性被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使得男权意识长期膨胀,女性形象和定位下沉,女性往往被要求照顾老人、抚养小孩、做家务,不要也不能像男人一样“以事业为重”。女大学生将来要担当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她们在就业前就要考虑这一点,而且至关重要。

  ⑷前三者共同影响了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女大学生大多偏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而不愿去学习计算机、车床车控等工作。现实中,我们很少看见女大学生从事汽车制造业,因为她们从小就没玩过汽车模型,反而教师队伍中的女性占了大多数,因为他们认为老师、医生、护士等是个简单、稳定的工作,很适合女孩子。

  追根究底,是传统意识使得一些职业更多的被一些女性所从事,而另一些专业成为男性的专利,形成职业性别隔离。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正在进行着,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第二,劳动力市场矛盾凸显,制约女大学生就业。劳动力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刘丹华认为,女大学生就业难很重要的客观原因是我国整体就业形式严峻,就业压力大。近些年,我国高校集体扩招,但由于缺乏对劳动力市场的准确把握,使得一些新兴专业盲目招生,一些传统专业如汉语等不能及时减招或取消招生,形成原本缺人才的专业扎堆,传统热门专业挤破门,冷门专业缺人才确乏人问津。大学生数量骤增,但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远少于大学生新增人数,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就业市场变成买方市场。而用人单位获得主动权后,招聘时任意抬高门槛,设置性别限制,影响女大学生就业。

  第三,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下,企业追求利益第一,制约了女大学生的就业。

  ⑴雇佣女职工会增加企业成本,所以企业会性别歧视,拒绝接纳女员工。女职工由于生理原因,会增加企业用人成本。“女性劳动力与生育年龄人群重合,即妇女的生育大多数发生在作为劳动力而活跃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时期,而生育行为影响她们的劳动力供给……”⑥女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结婚生子的问题,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性要离岗休假,生子后还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抚养小孩,影响工作效率。《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不如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并规定由企业负担女职工的带薪产假;女职工用生育休假空出的岗位需要找人代替,需要另附工资;女性比男性早退休5年,领取退休金的时间更长。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所以很多企业不愿用女工。

  ⑵一些工作岗位的属性规定其不适宜用女性。危重行业、高热等工作环境不适宜女性;石油地质、机械等专业重视实践操作能力,而女性体力、耐力等方面由其劣势;考察也不适宜女生,这样就使得男性更具竞争优势。

  第四,女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对市场把握不够,制约其就业。

  ⑴女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我定位影响其就业。心里学家认为,女性在事业上容易失败,心理素质占主导地位,其中过分的优越感、爱情取代事业、同性的嫉妒心理、不善于创造排前四位。有很多女大学生心甘情愿接受“女性不如男性”的结论。她们在校时,认为只要学好了知识,市场就会接受和认可,就只注重课本知识,不去涉猎其他领域,到了求职时,才发现期望值和现实相差甚远。于是,她们丧失了自信心,甘愿放弃,也甘愿用传统的男性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即使有条件,也甘心顺从、依赖、迎合男性的思想,在社会职业中“出演”传统家庭角色的延伸,例如文秘、导游、护士等专业,只有极少数女性敢于挑战男性主宰的高竞争、高风险、高淘汰的行业,女性总体竞争意识太弱。女性自我意识的错位,使得女性自我定位也出现了问题。

  ⑵女大学生不能把握市场,制约其就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易受市场需求的误导,不能很快适应市场对专业的需求。《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显示,排在前十名的机械设计制造类等专业,是男性集中的专业,且这十大行业多为新兴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之下,女性就业多集中在文史哲专业,就业要困难得多。由此可以看出,男性比女性更能较快的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②女大学生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够。每年五六月份被称为“整容潮”,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为了给招聘方一个好的印象,而去垫鼻子、割双眼皮、抽脂等。她们过分关注外貌身材,对就业制度、信息、政策的把握反而不多,知之甚少,,了解渠道也没有男大学生多,形成就业信息空白。另外,女大学生就业时易受男朋友或配偶的影响,总是以男方为优先考虑的对象,愿意自我牺牲,成就对方的成功,使得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自主性缺失。

  ③女大学生易受市场需求的误导,并将这种误导内化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市场对热门专业过分夸张渲染,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导向作用,使得许多大学生争相学习,女大学生也蜂拥而至。同时,由于这些专业都是与机械、电子、信息、营销、建筑等有关的专业,而且这些专业的高层领导由男性主导而且占大多数,女大学生在学习时,又受到外界“女孩子不适合”之类的劝告,难免对自己缺乏信心和勇气。因此,在求职时,她们要么该行,要么选择做一颗小螺丝钉,挑不起大梁。

  第五,政府政策失灵制约女大学生就业。

  (1)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的专门法律,只有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妇女发展纲要》中体现了禁止就业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的条款多为一些原则性规定、缺乏对性别歧视内涵和范围的明确界定,更没有强制执行的执行部门做后盾和保障,让一些用人单位有空可钻,以各种理由阻碍女大学生就业。

  (2)企业的抵制策略使政府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甚至失灵,制约了女大学生的就业。每当有新的政策出台,被侵犯到利益的经济主体就会想法设法找出相应对策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关于雇佣女大学生这一政策也不例外。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