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政府政策带来负面效应,阻碍女大学生就业。例如政策规定同工同酬和必须给与生育期妇女带薪产假等条款,目的是克服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性,保护妇女正当权利,但这一政策却使企业考虑到雇佣女大学生会增加用工成本而拒绝接纳女大学生就业。
也就是说,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男女拥有平等就业权,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和没有强制执行的执法部门做后盾,再加上用人单位的抵制和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这些规定并未对遏制就业性别歧视起到实际性作用。尤其部分用人单位夸大生育、养育、更年期对女性就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对女大学生的拒绝情绪,不愿聘用女大学生。即使接收了,也会事先问清其“有无男女”、“打算几年内结婚生子”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三、解决当今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
我们已经详细分析了当今女大学生就业时面临的问题及原因,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已存在的问题,为女大学生就业开辟一条康庄大道呢?政府、企业、社会、市场应该在此过程中承担那些责任?女大学生本身又该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⑴政府要为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做到四个方面:
①政府要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女性就业权利。(a)完善现行法律,制定相关的专门法制,切实保护好妇女就业权。法律的制定也要与时俱进的。我国现行法律对女性就业方面的保护有不周之处,宣扬效果似乎更为突出。通过完善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形成以劳动法为核心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规范,真正切实保护妇女就业平等权利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可以借鉴别国在立法保护妇女就业权益方面的做法,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完善我们自己的相关法律。韩国国会 1998年底通过了《禁止男女不平等待遇法》,中国香港“平等就业委员会”有效运用政府有关专门法令,在监管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等问题的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b)建立健全妇女生育基金制度,将女性自然成本社会化。女性的生育价值应得到社会的肯定,不应让女性来单独承担生育成本,否则会降低她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许多国家都已经将妇女生育基金纳入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给与合理的经济补偿。如欧美各国妇女在生育期间普遍享受产假和育儿假,并领取比例不等的工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生育成本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去,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必要的生育费用社会补偿制度,将女性生育成本社会化,为女性生育提供经济补偿,是十分迫切的要求。如此一来,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降低,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现象就会好转,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 (c)建立弹性的就业政策和补偿措施。德国为了解决老年雇员失业问题实行了弹性退休制度,有效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缓解了社会矛盾。我国某些岗位对人才的需要是有弹性的,我们何不效仿德国的做法,建立弹性就业政策和补偿措施,使其得到操作性强的弹性社会保障政策的支持和弹性劳动法(承认弹性劳动关系)的支持,从而适应经济环境和劳动者需求。弹性就业政策在就业时间、就业形势和就业身份等方面的硬性规定较少,将会激励用人单位打消对女大学生的性别偏见,促进女大学生的就业。(d)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规定男女退休年龄。现阶段我国实行女性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的政策,但女性平均自然年龄高于男性,而且并没有证据能充分证明女性在55岁之后的劳动力比同龄男性低,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社会人才资源的浪费。女性比男性领取退休金时间长,对社会经济效益也有影响。如果能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性劳动力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科学结论,规划出男女最佳退休年龄,这样既有利于社会整体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有利于保障妇女享有平等社会地位和自我发展的权利,它所带来的社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政治、文化方面的进步,远远超过实施该方案在短期内带来的负面影响。
②政府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及时纠正处理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行为。(a)严格执法,加大劳动监察力度。法律规定能否有效执行,有赖于执法部门的依法办事和执法人员是否严格执法。劳动监察部门在以往工作重点集中在保护在业妇女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对于招聘广告和招聘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没有直接进行干预,对于女性在录用、解雇、培训、晋升等环节上被歧视的现象也缺乏系统的监控和处理机制。由于劳动监察部门能运用行政机制高效、快捷的纠正不法行为,所以它们能否发挥劳动监察作用,对于保护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程度的影响。(b)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益,适时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就业。我国不是有许多无偿援助农民工讨要工钱的法律援助中心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建立类似的援助中心来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呢?
③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接纳女性员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硬性要求企业招收女员工,但可以以利诱之,鼓励企业招收女性员工。比如政府可以根据用人单位对女性的录用比例在税收上给企业以适当的补贴;还可以对其采取资金扶持措施,对女职工较多的企业在借贷时给与一定的优惠,从而增加企业接纳女职工的积极性,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④政府宏观调控大学生的总量供给。(a)主管部门适应减缓高等教育扩招速度,使高等院校教育人才培训机制与市场需求相链接,减小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增强其针对性。(b)构建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就业指导中心,如果它能真正做到帮助女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加强求职技能和就业心态的培训,并能使她们及时正确了解把握市场需求,减少求职盲目性,那么,女大学生就业工作就做好了最关键的第一步。
⑵女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创新发展,迎接挑战。当今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事实,我们不能只抱怨而不有所作为,否则只能一直难下去。女大学生要想在择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竞技状态,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问题,树立新型择业观念,加强自身对各类岗位的适应,将个人愿望与国家需要及就业现状结合起来。
①女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价值,要自信、自尊、自立、自强。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具有耐心、细心、恒心,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谈判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一定要充分发挥女大学生在某些领域中的特殊潜力,而不单只在传统行业发光发热,不能只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女性要抓住一切机会来表现自己,展示特长,勇于同男性竞争。
②加强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再就业机会来临时,女大学生不要顾虑重重,举步不前,要想尽办法解决内心的困惑、矛盾与冲突,克服自己依赖的心理,拥有必要的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女大学生不要自视为弱势群体,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退缩,要拿出比男性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承受,在逆境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③女大学生要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发展。只有从书本中解放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社会经验。对市场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所了解,同时培养自己对科学、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渴望,并付之行动,才能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⑶家务劳动市场化、家教社区化,将女性从家务中解放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务劳动自动化和社会化的趋势增强。大力发展劳务市场,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扩展家政服务面,增加家政服务公司和职工行为的透明度,使更多家庭放心雇佣家政人员,把女性从家务劳动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职业,减轻女性就业压力。同时,家务劳动市场化及家教社区化又有利于女性社会分工,使知识女性可以从事报酬更高的工作,而知识、技能不高的女性又可获得工作机会。如此一来,企业对雇佣女大学生的顾虑大大减小,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何乐而不为呢?
⑷构建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只有使人们的心灵发生转变,真正的社会变革才能完成。只有让社会传媒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走出性别教育的误区,使教科书、影视剧等方面不出现歧视女性的文字、画面、录音,使人们认识到真正的男女平等不是表面的、肤浅的、形式上的平等,更不是在生理方面的平等,而是指男女在权利、义务、责任、机会上的平等,即人格意义上的平等”;灌输女性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自己的尊严,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强调男女两性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和社区的思想文化建设,来逐步消除人们的社会性别偏见,用一种更公平、更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市场和社会,最大限度减少歧视现象的产生。只有在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女大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与男性平等就业的愿望。
⑸积极应对市场,学校多方入手,帮助女大学生就业。①学校要重视对女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有意识的开展各种培训,帮助女大学生提高竞争优势。学校要特别重视女性能力的培养,对她们与男性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同时,可以给女性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根据女性语言能力优势、思维能力优势、交往能力优势及管理能力优势,培养她们的独特能力,可以拓宽她们的就业渠道,帮助她们更好更顺利的就业。②学校要做好专业设置和招生宣传。学校在设置专业及招生时,要充分考虑男、女性别不同领域的适应性不同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控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协调好男女性别比例。
四、女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
当今女大学生就业比男大学生困难,但只要政府、企业、市场、学校及女大学生自己共同努力,一定能消除性别歧视,扫清女大学生就业时的各种障碍,短暂男女大学生就业的差距。
相信不久的将来,当男女真正获得人格意义上的平等之后,女性走入第三产业或其他新兴产业的人数会有所增加;在高新技术行业里的女性比例会逐年提高;各行业领导层和决策层中的女性身影会越来越多;自主创业,女老板会不再稀少……女性会在各行业中崭露头角,发挥自身潜力,展现女性的自信及魅力。到那时,女大学生就业必是不再难了。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