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乳期堵奶是很常见的事情,这样对妈妈会造成很多的不适,对孩子吃奶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妈妈们遇到堵奶怎么办?堵奶发烧怎么办?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堵奶怎么办
经验表明,一直胸喂的妈妈堵奶的情况会比较少,用奶泵的妈妈会更容易堵奶。堵奶怎么办?
1、让宝宝吸乳房:如果是乳头附近有堵塞,让宝宝吸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如果是根部堵塞就没用了。乳头附近堵塞通常可以看到白头blister,可以让宝宝吸,可以用消毒针挑,可以按摩乳头处。同时妈妈们要注意多喝水,这样奶水能够变稀,有利于通奶。另外,在用pump泵完奶后,注意用干净的纸巾清理乳头处的残奶。
2、穴位按摩:通乳的时候应该仰卧,先把乳头附近的奶挤出,然后用两手大拇指进行乳房根部到乳头的按摩,这个过程不需要按摩油,按摩力度小一点比较好,按摩注意要朝一个方向。切忌用蛮力按摩损伤乳腺。
3、注意饮食:不要吃那些可能导致回奶的食物,比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任何香料、韭菜、香菜、烟酒、洋葱等等;可能导致宝宝胀气的比如乳制品,大豆,西兰花,花椰菜,浆果最好也不要吃;
4、治堵奶偏方:比如用卷心菜叶子冰敷、mother milk tea、喝蒲公英煮的水、吃卵磷脂、用茴香精油稀释后按摩乳房等等,大家也可以试试,对每个人的作用不太一样。
5、找通乳师:如果试过很多方法后堵奶还是非常严重,建议找通乳师。或者去医院看医生。
堵奶发烧怎么办
1、冷敷
如果高烧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2、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3、擦拭身体
蒸发也确降温作用。专家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鼠蹊部。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4、泡澡
有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它同样也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婴儿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
5、补充液体
当你发高烧时,你的身体会流汗散热;但当你发高烧时,身体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你的身体无法散热。解决之道就是补充液体,喝大量的白开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萝卜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应选用低钠的产品。发烧期间应避免固体食物,直到状况好转。如果呕吐情形不严重,还可以吃冰块退烧。在制冰盒内倒人果汁,冰成冰块,还可在冰格内放入葡萄或草莓,这尤其受到发高烧的孩子欢迎。
6、适当服用止痛药
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药。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扑热息痛,每4小时服用——次。扑热息痛的优点是较少人对它过敏。由于阿司匹林与扑热息痛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若觉得使用任何一种皆无法有效地控制发高烧,不妨两种并用。每6小时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扑热息痛。服用这些药物时,需先经医师同意。
7、注意穿衣适量
如果感到很热,则脱下过多的衣物,使体内的热气可以散发出来。但如果因此而打寒颤,则说明衣物太少,应该增加,直到不冷为止。同时,勿使室温过高,医师通常建议勿超过20℃。同时,应让室内适度地透气,以帮助复原,并保持柔和的光线,使病人放松心情。
母乳的其他相关经验
1、热敷:热敷在奶已经通了的情况下是有效的,能够加快挤奶的速度。如果堵奶很严重,热敷反而会使奶膨胀,导致乳腺管涨肿。
2、哺乳胸罩:母乳的时候不要穿过紧或者带钢圈的胸罩,否则非常容易堵奶。专门的哺乳内衣要舒服很多也不那么容易堵奶。
3、热母乳:一般来说,母乳温度如果超过40摄氏度就不太好,超过60摄氏度之后营养价值也是直线下降的。挑选热奶器的时候最好是能选那些水温比较低的。
4、有些妈妈母乳很多,宝宝吃不完。吃不完的母乳可以冷冻起来以后吃,但是经验表明,很多宝宝不吃冻奶。如果还在母乳的时候每天都添加一起冻奶,让宝宝熟悉冻奶的味道,有利于宝宝将来接受冻奶。
以上就是“堵奶怎么办 堵奶发烧怎么办”的全部内容,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通奶,希望上述内容能帮助到你。
2021-07-09 15:45
2021-07-09 15:44
2021-07-09 15:43
2021-07-09 15:42
2021-07-08 15:40
2021-07-08 15:40
2021-07-08 15:39
2021-07-08 15:38
2021-07-08 15:37
2021-07-06 14:24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5 15:35
2021-07-05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