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区”五年范围未明显扩大
5年过去,深圳“大学区”范围并没有明显扩大。而在解决热点学校、热点片区的学位供需矛盾过程中,深圳教育部门更倾向于“小步慢跑”,以谨慎的态度尝试对热点片区和学校的学区进行“微调”,整合新旧学校对学区进行划分,“共享学区”、“优享学区” 、“分享学区”应运而生。
如今,全市共有6个行政区跨进“大学区”的门槛。深圳的大学区到底都在哪里?这些名目众多的学区划分政策有何不同?以大学区为基础的招生政策是否会真的让深圳学位房“凉凉”?到底是电脑派位更公平,还是积分制度更透明?采访中,南都记者发现,大学区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长对学区房锁定优质校的预期,也被坊间视为优质教育资源机会公平分配的一种方式。
但也有声音指出,推行大学区等“多校划片”政策还不是眼下的主要任务,深圳教育当下 “患寡”,而非“患不均”。来自各区的调查显示,在大学区之外,深圳同时在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用集团化办学、建更多高品质学校等方式,不断填平各区以及优质校和普通校之间的差距。
“共享学区”、“优享学区” 、“分享学区”应运而生
学位申请季,深圳各区已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在以单校划片、积分制度为基础的招生政策外,全市有6个行政区推行大学区。这就意味着,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学校,其房产不再直接挂钩某所学校的学位。因此,原来的学位供应从“一个萝卜一个坑”,变成“一个萝卜N个坑”。同一套学区房,可能分到名校,也可能分到普通学校。
早在2015年,深圳出台《深圳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义务教育招生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根据《意见》,深圳从2015年起探索试行大学区招生制度。各区可根据“相对就近、教育均衡程度相当、学校相对集中、九年一贯对口”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以社区、街道等为片区设置大学区,家长可自愿在学区内为孩子报读2~3所学校,按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依次录取。
随后,福田、龙华、罗湖、南山、盐田等5区相继试点大学区,大学区范围内的学生,可自愿报读学区内多所学校。
2017年,大学区制度缓慢推进,罗湖区新增2个大学区试点,辖区内共有5个大学区。2018年,坪山开始设大学区,至此,全市共有6个行政区跨进“大学区”的门槛。
近年来,深圳大学区的范围并没有明显扩大,反而各区教育部门在辖区划出一定范围,推出“共享学区”、“优享学区” 、“分享学区”的招生政策,与大学区配套适用。这些看似颇为复杂的“名头”,其本质基本一致:划出2-4所公办学校,共同面向同一片区招生,而且通常把强弱校搭配进行招生。
2021-07-20 09:34
2021-07-20 09:18
2021-07-20 09:13
2021-07-20 08:55
2021-07-20 08:41
2021-07-20 08:35
2021-07-19 15:36
2021-07-19 09:27
2021-07-19 09:21
2021-07-19 09:09
2021-07-19 09:02
2021-07-19 08:51
2021-07-19 08:34
2021-07-16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