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疾病 > 健康贴士 > 正文

常规检查有哪些项目 血常规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2)

[作者:vmcndq]
2018-08-21 15:56

血常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10) 单核细胞比例(MONO%) (单位:%)

  男:3-10%,女:3-10%,新生儿3-10%。

  临床意义: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

  (11)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单位:10^9/L)

  男: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儿2.0-7.5×10^9/L。

  临床意义: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12)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单位:%)

  男:50-70%,女:50-70%,新生儿50-70%。

  临床意义: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13) 淋巴细胞计数(LY) (单位: 10^9/L)

  男:0.8-4.0×10^9/L,女:0.8-4.0×10^9/L,新生儿0.8-4.0×10^9/L。

  临床意义: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14) 淋巴细胞比值(LY%)(单位:%)

  男:17-50%,女:17-50%,新生儿17-50%。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15) 血小板计数(PLT) (单位:10^9/L)

  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儿100-300×10^9/L。

  临床意义:大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小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16)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单位:%)

  男:10-18%,女:10-18%,新生儿10-18%。

  大于正常值,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小于正常值,提示血小板减少。

  (17)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单位:fL)

  男:7-13 fL,女:7-13 fL,新生儿7-13 fL。

  临床意义:大于正常值,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等。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症;小于正常值,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18) 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 (单位:%)

  男:10-50%,女:10-50%,新生儿10-50%。

  临床意义:大于正常值,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小于正常值,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

  (19) 血小板压积(PCT)

  男:0.10-0.35%,女:0.10-0.35%,新生儿0.10-0.35%。

  临床意义:大于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高;小于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低。

  以上就是关于常规检查有哪些项目,血常规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您。

  推荐阅读: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教你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检查什么 血常规能检查出哪些问题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