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
本病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呈球形,直径20~40nm,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能在乳鼠脑组织内传代,亦能在鸡胚、猴肾细胞、鸡胚细胞和Hela等细胞内生长。其抗原性较稳定。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人被乙脑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但病毒数量少,持续时间段,所以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动物中特别是猪的感染率高,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以后几乎100%感染,感染后血中病毒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加上猪的饲养面广,因此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在人类乙脑流行1-2个月前,现在家禽中流行,故检测猪的乙脑病毒感染率可预测当年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传播途径
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由于蚊虫可携带病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所以蚊虫不仅为传播媒介,也是长期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则相对增加。
流行特征
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乙脑的主要流行地区。我国除东北,青海,新疆和西藏外,具有本病流行,发病农村高于城市。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我国乙脑的发病率已逐年下降,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区,并引起了爆发流行。乙脑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本病集中发病少,呈高度散发性,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多人同时发病。
发病机制
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先在局部组织细胞和淋巴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不断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发病与否,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绝大多数感染者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当侵入病毒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功能又不足,则病毒继续繁殖,经血行散布全身。由于病毒有嗜神经性故能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在血脑屏障低下时或脑实质已有病毒者易诱发本病。
2021-07-19 14:59
2021-07-19 14:57
2021-07-19 14:53
2021-07-19 13:42
2021-07-19 13:21
2021-07-19 13:01
2021-07-19 10:32
2021-07-19 10:25
2021-07-19 10:20
2021-07-19 09:45
2021-07-19 09:40
2021-07-19 09:32
2021-07-16 15:24
2021-07-16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