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华语武侠片发展至今已近90载,而真正有迹可寻的“新武侠”浪潮则始于半世纪前——以胡金铨的《大醉侠》与张彻的《独臂刀》率先革新,从此,面对电影工业日新月异、斗转星移,武侠片始终以不同方式维持它的创意与活力,几乎每十年都会出现以“重整乾坤”之势推动类型发展的影片,直至今年陈可辛的《武侠》诞生,尽管任重道远,却仍旧孜孜不倦。
在此,不妨“白头宫女说玄宗”一番,回顾过去五十年“新武侠”历程走过的足迹,并从中探讨《武侠》“改变武侠”之意味——
【贰】《武侠》,何以“改变”?
《武侠》里带有独臂刀、血腥味、男性情等典型的张彻印记
《武侠》虽是陈可辛首次尝试武侠题材,但他在先前的两部作品,已皆表露出对武侠的致敬情结:《投名状》无疑是《刺马》的翻版;《十月围城》虽称翻拍自父亲的《赤胆好汉》,但在风格等方面却更近乎张彻的《上海滩十三太保》;即使到这部《武侠》,也带有独臂刀、血腥味、男性情等典型的张彻印记,正如陈可辛言:“《独臂刀》定义了我的武侠。”
但《武侠》又非以“情怀”为先,反而贯彻陈可辛强调的“微观武侠+医学武侠+物理武侠”,故此片中诸如打穴道、打神经、卸力度、呼吸频、力借力、假死术等已让观众啧啧称奇,且陈可辛又如科教片般三番四次将拳脚击中体表致体内器官部位产生致命伤害的过程展示出来,更是过往武侠片所无之神来之笔。
此外,陈可辛的武侠观也是纵横交织的:侠士绝非正义过人,反而在身份与罪责上有难以言表的苦衷,甚至要隐瞒身份;他又非四出行侠仗义者,反而热衷家庭温馨,却又被卷入腥风血雨,周围与之有关的人的命运更为此发生改变……
《武侠》是陈可辛悉心打造出的“新武侠”
这就是陈可辛打造的“新武侠”——无论你认为他能否真正改变武侠,至少他成功以“作者”的身份完成了对银幕武侠的另一番解读与演绎,这亦是《武侠》呼之欲出的重要价值。
2021-07-20 14:38
2021-07-20 14:35
2021-07-20 14:27
2021-07-20 14:12
2021-07-20 11:28
2021-07-20 10:52
2021-07-20 10:47
2021-07-20 10:43
2021-07-20 10:31
2021-07-20 10:08
2021-07-20 09:57
2021-07-19 16:58
2021-07-19 16:02
2021-07-19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