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Bali),行政上称为巴厘省,是印度尼西亚33个一级行政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巴厘岛距该国首都雅加达1000多公里,与爪哇岛之间仅有3.2公里宽海峡相隔,面积约563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15万。巴厘省省会设于岛上南部的丹帕沙。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区。
【称谓】“巴厘”在印尼语的意思是“再回来”。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13600多个岛屿中最耀眼的一个岛,位于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岛东部,岛上东西宽140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全岛总面积为5620平方公里。巴厘岛(Bali)是印度尼西亚岛屿,位于小巽他群岛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轴为东西走向。面积约5620平方公里,人口约315万人。地势东高西低,山脉横贯,有10余座火山锥,东部的阿贡火山海拔3142米,是全岛最高峰。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干季约6个月。经济发达,人口密度仅次于爪哇,居全国第二位。居民主要是巴厘人,信奉印度教,以庙宇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纺织、歌舞和风景闻名于世。为世界旅游胜地之一。土地垦殖率65%以上,出产稻米、玉米、木薯、椰子、咖啡、烟叶、花生、甘蓝、洋葱、水果与棕油等。牛、咖啡与椰干为主要出口产品。巴厘岛东侧的龙目海峡是亚澳两大陆一部分典型动物的分界线,在生物学上有特殊意义。
巴厘岛还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旅游区,是爪哇以东小巽他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约562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80万人。巴厘西距首都雅加达约1千多公里,与首都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隔海相望,相距仅1.6公里。该岛由于地处热带,且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绿水青山,万花烂漫,林木参天。巴厘人生性爱花,处处用花来装饰,因此,该岛有“花之岛”之称,并享有“南海乐园”、“神仙岛”的美誉。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全岛山脉纵横,地势东高西低,有四五座锥形完整的火山峰,其中阿贡火山(巴厘峰)海拔3142米,是岛上的最高点,附近有曾于1963年喷发过的巴都尔活火山。岛上沙努尔、努沙·杜尔和库达等处的海滩,是该岛景色最美的海滨浴场,这里沙细滩阔、海水湛蓝清澈。每年来此游览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
巴厘岛印度教神庙中的木刻雕像
巴厘岛因历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响,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这里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义和巴厘岛风俗习惯的结合,称为巴厘印度教。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湿奴、湿婆神)和佛教的释迦牟尼,还祭拜太阳神、水神、火神、风神等。教徒家里都设有家庙,家族组成的社区有神庙,村有村庙,全岛有庙宇125000多座,因此,该岛又有“千寺之岛”之美称。神庙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拥有千年历史的百沙基陵庙,陵庙建在称为“世界的肚脐”的阿贡火山山坡上,以专祀这座间歇喷发的火山之神。陵庙的层级石雕建筑,与柬埔寨吴哥窟相似。
巴厘岛北部有一火山带贯穿东西,其中最高为阿公火山(Gunung Agung),3142 米。火山带往南及北延伸,为岛上主要生产农作物的肥沃稻田。
巴厘岛西部人口稀少,是岛上唯一的非耕种区域,也是巴厘岛国家公园所在地,这里为茂密的树木丛生区域,内有丰富罕见的植物和鸟类以及壮观的海底世界。
最高山:东北部的阿贡山(Gunung Agung),海拔3142公尺,被称为“世界的肚脐”。
最大湖泊:巴杜尔湖(Danau Batur)
最主要的两条河流:帕克里桑河(Pakrisan)和贝塔努河(Petanu),这两条被视为圣河的两岸,曾经发现许多古代帝国的遗迹。
国家森林保护区:西部的珍巴拉纳(Jembrana),是仍居住着熊、野猪和鹿等生物的热带丛林。
巴厘岛地处赤道,气候炎热而潮湿,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在低处,平均温度在21℃和33℃之间,但山区温度可以低至5℃。湿度根据地区及季节不同而异,总体而言很高,平均湿度约在60%-100%之间。一般而言,印度尼西亚可分为两个季节:东南季风带来干燥天气(干季),西北季风带来丰沛的雨水(雨季)。
雨季从11月持续到3月,1月至2月是雨季的最高峰,每天下雨好几个小时,特别是在巴厘岛中心的小山上。这时期下雨是可以预期的,然而总会间以阳光出现雨水稍停的时候。下雨之前,空气中充满湿黏的闷热感;雨后则立刻让人感觉清凉舒畅。4月到10月是干季,是攀登山峰或参观自然保护区的最佳时节。
巴厘岛不但天然景色优美迷人,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丰富多彩也驰名于世。巴厘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亦是印尼民族舞蹈中一枝鲜艳的奇葩。其中,狮子与剑舞最具代表性。
2024-05-17 16:05
2024-05-17 15:56
2024-05-17 15:51
2024-05-17 15:45
2024-05-17 15:39
2024-05-17 15:33
2024-05-17 15:22
2024-05-17 15:18
2024-05-13 15:54
2024-05-13 15:47
2024-05-13 15:46
2024-05-13 15:15
2024-04-29 16:13
2024-04-29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