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峻的川藏路川藏公路南线,东起四川成都,一直向西,途经康定、理塘、芒康、波密,林芝等地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一路翻越折多山、剪子弯山、业拉山、东达山、米拉山等4000--5000米。
险峻的川藏路
川藏公路南线,东起四川成都,一直向西,途经康定、理塘、芒康、波密,林芝等地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一路翻越折多山、剪子弯山、业拉山、东达山、米拉山等4000--5000米的高山十几座,先后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十多条河流。沿途群山起伏,峰回路转,而高原气候经常是东边雨西边晴,山下春光秋色,山上风雨雪雹,一日能让人历尽四季,自然美景的奇伟瑰丽,绝对是会让你惊叹和陶醉的。
骑行的魅力
而骑自行车是完成川藏南线旅程的最好的方式,最特别的方式。是凭自己的体力进藏,如同经轮每转一次就离天堂近一些,车轮每转一下就离拉萨更近一些。很多美景在汽车上总是一掠而过,凭着自行车的超级机动性,你可以自由地慢慢地用车轮沿川藏公路细细品味,那一座座高山峡谷,一条条河流小溪,一个个城镇村落,日出日落,阴晴雨雾,鸟语花香只有你能够切身体会。凭着自行车的亲和力,你可以全面地近距离地接触到更多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不经意地为你带来惊喜,带来感悟。
西藏是许多好游者的圣地,因为海拔高和地处偏远,所以有了一定的难度,这更让人心头痒痒。进藏的基本注意事项我就不再重复说了,而骑自行车进藏,与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进藏,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因此需要做特别的准备,在青藏高原上骑行,海拔高路程长,需要更好的体魄,如果身体的健康状况不太好,就不要冒险了,应该选择其他方式入藏。
还是套用老话: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一颗红心,是指要愿意去苦中作乐。骑行川藏南线沿途难点很多,如路线长,海拔高,陡坡多,土路多,气候多变。还有很多地方的食宿条件不好,会影响你的休息恢复。路上一定会有狗追咬你,肯定还不是一两次这么简单。而车子出现故障也是无法避免的。对如此之多的困难,做好心理准备是很有必要的,有了不畏困难而又能乐在其中的心,有了享受艰苦旅程的心,就有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这颗红心还必需是一颗理智的心,旅程中安全绝对是第一位,计划和任务都不是非要完成不可的,要敢于尝试的同时也要学会放弃,既不要死顶硬冲,也不要只求一时之快。
准备一,体能和技术。
骑自行车是体力活,再次提醒:在高原上骑行,海拔高路程长,需要更好的体魄,身体的健康状况不太好,就不要冒险,应该选择其他方式入藏。
建议先进行适应性的训练,骑行的新手可以通过远程及山路骑行训练,加强自己的体能。
平时参加球类运动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可以加强体能,可以加大肺活量减轻高原反应,还可以增强身体协调性,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技术是指骑行变速车的技术和修理自行车的技术。
通过远程及山路骑行训练,可以发现一些骑行中的问题,可经学习自行车的骑行技巧,在这里的骑行技巧不是指能保持平衡的骑车,而是健康、安全的骑车技能,如何更好地使用自己的变速车,更省力地上坡,更安全地下坡等等,由于川藏南线路况复杂,更需要掌握各类的骑行技术,这些可以在网上找一些车友前辈的经验之谈来学习。要掌握自行车的基本修理和日常维护的知识,如补胎、刹车系统调整、变速系统调整,链条上油等。
准备二,银两和时间。
严重不同意这些说法:用了最少的钱骑行进藏,用了最少的时间骑行进藏。
时间多,就可以慢慢地前进,就可以慢慢地看风景,行程就相对舒适一些,应对高原反应和身体病痛就灵活些。
银两多,就可以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休息得好一些,恢复得好一些;车子可以买好一点的,骑行时省力一些,安全一些,维修率低一些。装备可以更好一点,让旅程更安全更舒适。另外时间不多就要用银两搭够,部份路段用钱租车或截班车走。
有了红心和准备,我们就好好地计划一下吧。
川藏南线的总长,由于沿线新建的在建的隧道多,重新修路改道的多,所以很难确定准确公里数,以前是2100多公里,现在至少还有2000多公里吧。这样的长途旅行一定要把计划做好,根据自己的能力,是团队的就要清楚知道各队员的能力,计划好每天的行程和落脚点。
特别要注意的是海拔落差和升降幅度,还有就是天气变化,同样是10公里上坡,在海拨3000米和在海拔4000米以上,就完全不是一会事,而10公里上升100米和上升上500米,前者轻松,后者就要推行了。最好自己做一份带等高的地图,再因应发生的变化去制定和修改计划,多打听前面的路况、住宿情况、景点情况,及时修正调整计划,让行程顺利。
2024-05-17 16:05
2024-05-17 15:56
2024-05-17 15:51
2024-05-17 15:45
2024-05-17 15:39
2024-05-17 15:33
2024-05-17 15:22
2024-05-17 15:18
2024-05-13 15:54
2024-05-13 15:47
2024-05-13 15:46
2024-05-13 15:15
2024-04-29 16:13
2024-04-29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