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正文

高中文言文虚词18个汇总(5)

[作者:万抒看]
2012-09-25 14:31

  10.焉

  ⑴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②不复出焉。(焉:从这里。)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从别人那里。)④永之人争奔走焉。⑤然力足以至焉。⑥始而惭焉,久而安焉。(焉:对此)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⑧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⑨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

  ⑵哪里,怎么。例①且焉置土石?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⑶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例: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今其室十无一焉。④虽鸡狗十无一焉。⑤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⑦悲予志焉。⑧则牛羊何择焉?⑨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⑷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例: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⑸相当于“之”。例:①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②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③犹且从师而问焉。(焉:他们,指五人。)

  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焉:他们,指五人。)

  ⑤非曰能之,愿学焉。(焉:它,指作小相的事。

  ⑹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1.也

  ⑴同现代汉语“也”。例:①那老儿也都相见了。②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吕安插。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③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④曹公,豺虎也。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①以为且噬己也,甚恐。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④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⑤“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这谓也。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①余闻之也久。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④是说也,人常疑之。

  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缚者曷为者也?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②苟政猛于虎也!

  ③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⑶岂独伶人也哉!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2.以

  1、因为,由于:例: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⑵臣是以无请也。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⑼不赂者以赂者丧。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例:⑴有好事者船认入。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⑷卷石底以出。⑸而托于柑以讽耶?⑹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⑻属予作文以记之。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18)忽魂悸以魄动。(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20)各各竦立以听。(21)以致天下之士。(22)然而隐忍以行。(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25)遂拔以击荆河。(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⑵以钱覆其口。⑶屠惧,投以骨。⑷具以情告。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⑹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⑻将以攻宋。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15)具告以事。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19)国胡以相恤。(20)将以衅钟。(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⑷皆以美于徐公。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⑴以我酌油知之。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⑸以勇气闻于诸侯。⑹以攻则取。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例:⑴策之不以其道。⑵今以实校之。⑶余船以次俱进。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⑸盖以律非故杀。⑹以次进。⑺则又法从事。

  7、根据。例: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⑴固以怪之矣。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逆以煎我怀。

  12、为。例: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无以,则王乎?14、任用。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例: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以为」

  1、把......当作或作为。例: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⑷相传以为雁荡。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⑹撰长书以为贽。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⑵以为妙绝。⑶人人自以为必死。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制成。例: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