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正文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分析 现代汉语概述教案分享(3)

[作者:fnlwy]
2017-02-09 16:09

  一、 现代汉语方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世界各个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历程中形成的。一般来说,历史长,使用人口多,通行范围广的语言。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方言。古老的汉语发展到今天,先后产生过多种汉语方言,这种不同的方言各具特色,多彩多姿,引人瞩目。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不同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普通话是特性于全民族,乃至全中国的语言。语言学家们把方言当作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并不是独立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但方言具有地方性的特征。只是为某一地区的人民大众所掌握,所使用。

  现代汉语各大方言大都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山川地理的阻碍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方言虽然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本身也是一种完整的语言体系。方言 都具有系统的语音结构体系、词汇结构体系和语法结构体系,都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来。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汉语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和汉语的所有方言之间,无疑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自然会出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来。同时,这种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的差异和词汇的差异比较明显,南方某些方言与共同语之间差异之大,竟达到互相听不懂的地步;而语法方面的差别就比较小。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互相对立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取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渗进了一些普通话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尽管如此,方言仍然将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其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除了会说本地方言以外,还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使方言区的人民逐渐习惯从单一的语言(方言)的生活向着双语(普通话和方言)的生活过渡,一旦全国上下,各方言地区的人民都能自然地运用方言和普通话,又能自觉地在社会公共交际中使用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我国人口比较多,方言比较复杂,为了了解、研究、掌握和说明方言情况,有必要对特征不同的方言划分方言区。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可以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甚至再分“方言小片”,直到一各个地点方言(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点方言”,如广州话、西安话等。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

  贵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这个范畴。

  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上述各大方言中,闽方言、粤方言与普通话距离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等方言与普通话距离相对较小。我们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有效地推广普通话。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