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六成留学生是中国人
探因:
留学政策影响留学人数
大学开放心态接受生源
近十年来,中国赴日留学生人数开始出现猛增。为何在日本经济开始停滞不前时,却能引起这样一股留学热?福田和树说,这与国家政策、各所大学吸纳大学生的态度不无关系。
一直以来,日本的政权叠换频繁,推出的国家政策也在影响着赴日浪潮。最早追溯到昭和58年(即1983年)。这一年,日本在职首相是中曾根康弘。“中曾根政权中有这样一项规划:把当时只有1万人左右的留学生人数,增加到10万人以上!”福田和树称,正是这一规划影响了赴日留学的人数,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日本的留学生人数的增长率维持在两位数。这当中,日本政府增加了对大学招收留学生的这部分支出预算,留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了起来。
政府的政策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福田和树说,尽管以后几年日本留学生人数增长率有所降低,留学生人数曾一度减少,但政府的预算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让留学生人数减少的一个原因,在于此时日本经济出现的状况,日元大幅升值,增加了日本留学生的经济负担。
但就当日本经济仍停滞不前时,从平成12年(即2000年)至15年(即2003年)之间,赴日留学生人数又有两位数的增加率。“我认为,影响学生来日本留学的重要原因,在于此时各所大学对接受留学生的态度有所转变。”福田和树说,在这段期间,中国成立了“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论坛) 教育发展中心”(英文简称“CDGDC”),和日本方面的有关协会携手,认真切实地将中国籍留学生在高中时期的成绩单等资料传送给日本的大学,极大地减轻了资料选送的繁琐。正是中日两国在生源选送方面的配套日渐齐全,才致使留学生人数增加。
调查:
日本大学文凭千差万别
要辨别含金量难度不小
中国籍留学生大部分人在日本就读私立大学。日本的私立大学由不同的教育集团投资兴建,其中部分私立大学开设了各式短期大学、专修学校(专门课程)、准备教育课程。此外,日本每所私立大学的毕业文凭也都千差万别。因此,如何让不清楚大学构成的门外汉辨别出文凭的含金量,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广州一家知名旅行社任职的伍先生曾赴日留学五年,他说,越来越多的广州人喜欢到日本留学,当中很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去私立大学所设的短期大学或者专修学校学习,这些学校实际相当于中国的大专院校。但日本的类别比较特殊,比如有服装学院、化妆学院等,学成后回国,也成了一名海归派。留学生中更有出现文凭以次充好的现象,比如拿了一张2年制的日本短期大学文凭,冒充本科毕业。对此,伍先生称,实际只有很少人知道当中文凭的含金量有多高。据了解,在日本,学位和毕业证书没有统一设计,也没有统一的规格。这又增加了辨认的难度。
对此,文部科学省给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法。用人单位若怀疑学历的含金量,建议通过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去做有关查询,大使馆可以帮助提供学校的详情以及学员在学校是否有进行相关学习。但这一方法的缺点是调查时间无法保证。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家单位会真正较真到通过大使馆去查阅相关的学历证明。
非正规大学难以全方位监管
广州仔阿武做好了赴日就读的准备,逛日本留学生的网站是他目前最常做的一件事。他跟本报记者爆料道,尽管日本的教育体系严谨,几乎不可能出现假学历、假文凭的事情,但实际仍出现一些漏洞。他曾在一网站上看到有人公开叫卖日本文凭价格,而他本身也听到过不少案例,称一些人可以通过直接购买学位的方式,花十几万日元的价格即可买到文凭。
“实际上,我们也听过有类似的现象存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工作人员对此表示。不过解决之道,文部省认为,责任不应在日本身上。文部省认为,学生在中国通过网络购买日本文凭,用日本的假文凭在中国寻找工作,这一犯罪行为全在中国境内发生,应当由中国来进行判罪。
福田和树表示,在日本通过正规渠道注册的大学是不可能产生假文凭,而非正规大学,即不在教育部门登录的学校,日本政府实际上难以全方位地监管。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文部省认为制造假文凭,不是单靠日本一个国家解决的,中日两国应该多加沟通,让文凭的产生更加透明化。如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机构的网址(网址:http://portal.unesco.org/education),这是一份基于各国的教育制度作出被认可的大学的一览表,在因特网上公开,通过网络,谁都可以随时看到,联系到。“这个组织日本和中国都有参加,都是会员。尽管这一览表还是不充分的,但这也是辨别正规大学的一种手段。正是有这样的教育机构,才能有助于防止文凭造假,防止学历作弊,这比什么都重要。”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