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2)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本环节先让学生自己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感到疑惑的知识点。之后各小组内选出一名同学给其他同学讲解信息有哪些特征,有哪些实例?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适当的加以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3)分析思考 加深理解
本环节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学生疑惑的知识点,并提出四个问题:
1、信息如何依附在载体上?
2.信息的价值性体现在那里?
3.信息的时效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4.信息可以共享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四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我对学生的发言加以补充和总结。
设计意图: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3)课堂小结
在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的?还存在哪些疑惑?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今天自己的表现,以及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同学们说完本节课的收获后,我把学生引入下一环节。
(4) 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我设计了以下课外实践活动:找出信息的特征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下节课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五、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重点,既直观又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加深记忆。
六、设计理念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引出新课,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了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度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信息技术说课稿(三)
第一课:认识计算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