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胞胎的分娩方式主要取决于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一般实施的是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所以多胞胎准妈妈在分娩之前,先详细了解这两种分娩的相关知识,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生产相对而言就会顺利一点,痛苦也会小一点。下面就来看看多胞胎如何选择分娩方式吧?
多胞胎如何选择分娩方式
一、多胞胎如何选择分娩方式
在即将分娩时,由于胎儿处于活跃状态而相互拥挤,容易造成胎盘紧缩和脐带缠绕,严重时会对胎儿生命构成威胁,也令母亲极度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立即实施剖腹产。剖腹产手术时,麻醉师先实施局部麻醉,主刀医生会在孕妇的腹部横向或纵向划开一个口子,将子宫打开,把脐带剪断,将胎儿一个接一个地拿出来,然后缝合伤口。说起来简单,但是整个手术也需要好几个小时,而且在此期间也可能伴随着各种危险。
二、四种常见分娩方式的比较
1、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是指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通常不加以人工干预手段,让胎儿经阴道娩出的分娩方式。孕妇在决定自然分娩时,应先了解何时预产及生产的全过程。
优点
(1)产后恢复快。生产当天就可以下床走动。一般3-5天可以出院,花费较少。
(2)产后可立即进食,可喂哺母乳。
(3)仅会有阴部位伤口,并发症少。
(4)对婴儿来说,从产道出来肺功能得到锻炼,皮肤神经末梢经刺激得到按摩,其神经、感觉系统发育较好,整个身体直辖市功能的发展也较好。
缺点:产前阵痛;阴道生产过程中突发状况;阴道松弛;骨盆腔子宫膀胱脱垂的后遗症
2、剖腹分娩
剖腹分娩就是剖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若病例选择得当,施术及时,不但可挽救母仔生命,且能使母女保持正常的生产性能和继续繁殖后代的能力,否则不仅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且可造成远期的不良影响,故施术前必须慎重考虑。剖腹产是一个重要的手术助产方法。
优点
(1)由于某种原因,绝对不可能从阴道分娩时,施行剖腹产可以挽救母婴的生命。产妇以下情况需要剖腹产:阴道分娩无法达成,或经阴道分娩可能对产妇或胎儿有危险时,就需要剖腹生产。
剖腹产的手术指征明确,麻醉和手术一般都很顺利。
(2)如果施行选择性剖腹产,于宫缩尚未开始前就已施行手术,可以免去母亲遭受阵痛之苦。
腹腔内如有其它疾病时,也可一并处理,如合并卵巢肿瘤或浆膜下子宫肌瘤,均可同时切除。对已有不宜保留子宫的情况,如严重感染,不全子宫破裂,多发性子宫肌瘤等,亦可同时切除子宫。
缺点:出血量较多;并发症较多;产后恢复较慢;住院时间长;产后接着怀孕,易引起子宫破裂
3、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医学上被称为分娩镇痛,是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使之消失。
一种方法是药物性的,是应用麻醉药或镇痛药来达到镇痛效果,药物性分娩镇痛有很多种方法,有全身用药、局部麻醉和吸入麻醉等。
另一种方法是非药物性的,是通过产前训练、指导子宫收缩时的呼吸等来减轻产痛;分娩时按摩疼痛部位或利用中医针灸等方法,也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分娩时的疼痛,这也属于非药物性分娩镇痛。
优点
(1)解除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感;
(2)起效快,作用可靠;
(3)缓解产痛带来的不良生理反应。
缺点:技术含量高,需专业麻醉医师操作;
4、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顾名思义,就是在水里生孩子。其定义是:新生儿娩出时完全浸没在水中。在此过程中新生儿的头部必须是完全浸没在水中直到身体全部在水下娩出,随后立即将新生儿抱出水面。
优点
(1)最大程度的减少产妇待产的痛苦。
(2)水中分娩可以缩短分娩产程。
(3)水中分娩可以降低产妇血压。
(4)水体流动性使得产妇可以自主选择分娩最舒服的位置。
(5)水中分娩使紧张的产妇更容易放松情绪。
(6)给产妇一个积极的支持保护空间,节省产妇体力。
(7)可以减少药物和其他介入治疗的使用。
(8)水中分娩可减少外阴创伤和避免外阴切开手术。
缺点
(1)容易被感染。
(2)费用昂贵。
(3)很难监测胎儿的心跳情况。
(4)有技术风险;药物剂量和浓度选择不当对产程及母婴产生不良影响。
三、坐式分娩的优点有哪些
1、可以缩短孕妇生产过程
2、可使对宫缩的压力增加
3、可以增大孕妇骨盆的出口间径
4、可以减少孕妇骨盆的倾斜度,有利于顺利分娩
5、改善胎盘血流供给,减少宫内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6、可以使孕妇在分娩时感觉舒适,可以环视周围一切,减少紧张、恐惧与不安的情绪。改变生产姿势同样也能缓解孕妇的紧张情绪,从而减轻产痛。
以上就是多胞胎如何选择分娩方式?的详细内容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1-07-09 15:45
2021-07-09 15:44
2021-07-09 15:43
2021-07-09 15:42
2021-07-08 15:40
2021-07-08 15:40
2021-07-08 15:39
2021-07-08 15:38
2021-07-08 15:37
2021-07-06 14:24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5 15:35
2021-07-05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