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疾病 > 中药大全 > 正文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北芪资料大全

[作者:ecvcy]
2017-09-29 11:05

  北芪,即黄芪,又名黄耆、膜荚黄耆、一人挺、黄芪、木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北芪的功效与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北芪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拉丁文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常用中药之一,北芪为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我国吉林省长白山区各县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北芪性温,服用之后味道带有一点甘甜,进入我们的脾以及肺部中,具有很好的补脾健胃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止汗、排毒以及益气,是一种常见的补气中药。日常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了盗汗、疮疡、浮肿以及感冒还有气短的情况,都可以将北芪泡水喝,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功效。除此之外,北芪还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所以说经常将北芪泡水喝能够有效的增强体质,对于多种传染病也有很不错的预防功能。

  中医方面认为北芪的主要作用就是益气固表,同时利水的作用也很不错。如果身体出现了气虚的情况,也就是盗汗、身体容易疲倦以及经常出现乏力的症状,那么就是属于气虚了。可以将北芪制作称药液服用,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所以说,只要身体出现了气血不足或者是气虚的情况,就可以服用北芪,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1、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2、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自汗。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北芪资料大全

  3、益气升阳

  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4、利水消肿

  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5、托疮排脓

  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同用。取本品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北芪为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补气固气、补气消肿、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古人把北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配伍禁忌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以上就是关于北芪的功效与作用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