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区教育部门通报光明书院学生爆发感染性腹泻疫情部分班级学生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经区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初步判定为诺如病毒感染。
光明书院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近日,部分班级学生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经区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初步判定为诺如病毒感染。
为严密控制疫情、防止扩散感染,根据疾控部门专业意见,决定于12月15-17日(星期二、三、四)对高一年级、高二(4、5、6)班停课3天。出现症状学生待治愈三天后,凭医院相关证明返校上课。
因部分食堂工作人员诺如病毒检测呈阳性,已要求学校食堂停止供餐,由具有资质的配餐公司供餐,供餐期间师生免费用餐。
光明区疾控中心分别组织流调组、采样组以及消杀组,前往光明书院进行相关调查采样工作。由于有校内工作人员诺如病毒检查结果成阳性,疾控人员对全校教职人员进行了肛拭子采样。
流调会根据校内人员的发病时间、发病症状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前两天疾控人员已经先期进行了两次采样工作,截至前晚,共有17个肛拭子样本呈现诺如病毒阳性,这当中有部分病例属于无症状感染者。
在采样工作结束后,疾控人员对学校内的厕所、宿舍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消杀工作。下午学生放学后,会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杀。
光明市场监督管理局新湖所接到相关报告以后,立即联系西沥海关和街道快检室,来到学校,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经过多批次的检测均为合格,目前排除了食源性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光明区教育、疾控、卫监、市监部门均已介入处置,学校全力配合,确保师生健康安全,争取尽快恢复正常教育教学。
9月开学以来,由诺如病毒等病毒或细菌引发的感染性腹泻正成为学校或幼儿园老师、家长的心头大患。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都有诺如聚集性疫情的报道。
在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的预警,全市感染性腹泻易感指数达到Ⅲ级(中等),意味着感染性腹泻进入活跃期,病例数增多。
9月4日晚,位于甘肃兰州的西北民族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学校共计265名学生出现不适症状。
其中27名同学有发热症状,幸好经核酸检测后,都排除了新冠病毒感染。
从9月2日开始,该校陆续有学生出现腹泻等症状,经多部门实地调查、取样检测,确定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叠加引发。
在全球范围内,感染性腹泻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症仍然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是致死的前三位因素之一,在某些特别贫困的国家或地区甚至是第一位的死因。
据统计,非洲的学龄前儿童,每年平均要发生7次腹泻。全球5岁以下儿童每年约有18亿例次患腹泻症,约3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原因有很多,被病毒、细菌、腹泻原虫感染都有可能,诺如病毒是我们常见的一个“元凶”,我们就重点来说说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除了腹泻,诺如病毒感染的另一大症状是呕吐。
感染诺如病毒后,幼童、长者和免疫力弱的人主要表现是频繁呕吐,而成年人主要以低烧和腹泻为主。
1.一丁点就能让人中招
只要极少的病毒量,通常少到 10 个病毒粒子,就可以传染!钉子头那么点大地方的病毒量,就可以感染1000多人。而一个人感染后,一次能排出数十亿个病毒!
2.还不挑人
不放过任何年龄段的人,尤其爱侵扰免疫力较弱的老、幼龄人。能快速推倒一片,诺如病毒能在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混得风生水起。
3.抵抗力强
诺如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能耐低温、耐酸,不容易杀灭。
4.感染途径多
吃了或喝了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后不洗净双手就吃东西,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和患者同处一个不通风的室内,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准确来说是气溶胶)
目前,诺如病毒是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的,所以没办法做到免疫。而且这种病毒很容易变异,哪怕你已经感染过诺如病毒,下一次它变了个身再次来袭时,你还是得乖乖就范!不过,就跟防新冠一样,没有疫苗不代表不能预防。下面这4招,都能帮你将诺如拒之门外!
1.洗净双手
尤其是吃饭前和做饭前,还有上厕所后,都一定记得要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2.洗净果蔬
水果和可生吃的蔬菜在食用前要认真清洗干净,瓜果也最好削皮后才吃。
3.加强通风
要常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煮熟煮透
食物要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更是要保证!必须!一定!彻底煮熟!
以上就是关于深圳某校爆发感染性腹泻疫情 传染力比新冠还强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1-07-19 14:59
2021-07-19 14:57
2021-07-19 14:53
2021-07-19 13:42
2021-07-19 13:21
2021-07-19 13:01
2021-07-19 10:32
2021-07-19 10:25
2021-07-19 10:20
2021-07-19 09:45
2021-07-19 09:40
2021-07-19 09:32
2021-07-16 15:24
2021-07-16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