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疾病 > 内科 > 正文

尿崩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作者:dfjk]
2012-09-29 11:56

  尿崩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中枢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ADH合成和释放减少,造成尿液浓缩障碍,表现为多饮、多尿、大量低渗尿,血浆ADH水平降低,应用外源性ADH有效。引起中枢性尿崩症的因素有多种,约30%的病人为原发性尿崩症(原因不明或特发性),25%与脑部、垂体、下丘脑部位的肿瘤有关(包括良、恶性肿瘤),16%继发于脑部创伤,20%发生于颅部术后。

  引起尿崩症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常常是颅咽管瘤和松果体瘤;最常见的转移瘤是肺癌和乳腺癌。另外,组织细胞病,如嗜酸性肉芽肿、韩-雪-柯病、脑炎或脑膜炎,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脑室内出血均可引起中枢性尿崩症。罕见的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研究发现了几种ADH-神经垂体素基因突变。ADH和垂体后叶素有同一个基因编码。[1-2]

  2. 肾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的常见原因

  肾性尿崩症与中枢性尿崩症相比,均有多尿、低渗尿的特点,但对外源性adh缺乏反应,血浆ADH水平正常或升高。常见病因见图1。

  中枢性尿崩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引起ADH合成与分泌受损的部位和程度。视上核、室旁核内大细胞神经原消失90%以上时,才会出现尿崩症症状,因此,临床症状可轻重不等。其表现可为亚临床尿崩症、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和完全性中枢性尿崩症。各种类型的头颅外伤均可导致外伤后中枢性尿崩症: 急性期的尿崩症是由于对垂体后叶的直接损伤, 延迟性的尿崩症是由于垂体柄的离断(储存在垂体后叶的ADH可维持一段时间),外科手术导致的尿崩症通常在术后1-6天出现,几天后消失。经过1-5天的间歇期后,尿崩症症状永久消失或转为慢性。

  在ADH生成和释放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功能障碍均可导致发病。通过比较正常饮水、水负荷、禁水情况下血浆和尿液渗透压的变化,可以将中枢性尿崩症症归纳为四型:1型:禁水时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时,而尿渗透压很少升高 ,注射高渗盐水时没有ADH释放,这种类型确实存在ADH缺乏。2型:禁水时尿渗透压突然升高,但在注射高渗盐水时,没有渗透压阀值。这些病人缺乏渗透压感受机制,仅在严重脱水导致低血容量时才能够刺激ADH释放。3型:随着血浆渗透压上升,尿渗透压略有升高。这些病人ADH释放阀值升高,但仍有缓慢的ADH释放机制,或者说渗透压感受器敏感性降低。4型:血和尿渗透压曲线均移向正常的右侧,这种患者在血浆渗透压正常时即开始释放ADH,但释放量低于正常。2-4型患者对恶心、烟碱、乙酰胆碱、氯磺丙脲、安妥名有很好的抗利尿作用。提示ADH的合成和储存是存在的,仅在适当的刺激下才释放。在极少数情况下,2-4型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的高钠血症,而尿崩症却很轻微,甚至缺乏尿崩症的依据。[3-4]

  3. 原发性烦渴

  (1)多饮性肾性尿崩症

  患有多饮性肾性尿崩症的患者体液渗透压对ADH释放的阈值是正常的,但是口渴的阈值低于ADH释放的阈值。这样由于低渗透压不能够足以刺激ADH的释放,所以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的低渗透压尿。

  (2)精神性多饮

  精神性多饮常见于患有精神性或神经性疾病的患者。与多饮性尿崩症的患者不同,这些患者通常不伴有口渴阈值的改变。其多饮多尿的症状是由于同时患有身心疾病所致。

  临床表现

  中枢性尿崩症可见于任何年龄,通常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见。一般起病日期明确。大多数病人均有多饮、烦渴、多尿。夜尿显著增多。一般尿量常大于4L/d,最多有达到18L/d者。尿比重比较固定,呈持续低比重尿,尿比重小于1.006,部分性尿崩症在严重脱水时可以达到1.010。口渴常很严重。一般尿崩症患者喜冷饮。遗传性尿崩症者常于幼年起病,因渴觉中枢发育不全,可引起严重脱水和高钠血症,常危及生命。肿瘤和颅脑外伤及手术累及渴觉中枢时,除了定位症状外,也可出现高钠血症。严重高钠血症表现为谵妄、痉挛、呕吐等。当尿崩症合并腺垂体功能不全时,尿崩症症状会减轻,糖(盐)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症状再现或加重。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