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措施
1、合理用药:不滥用抗生素,病情好转且稳定后应停用抗生素。不应长期服用抗生素,以免出现耐药性或发生其他病菌的感染。
2、坚持锻炼:病人应根据个人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活动,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例如清晨散步、打太极拳、做深呼吸运动。可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但锻炼时应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分劳累。
3、生活护理:肺心病病人应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以免引起感冒而加重病情。每早可食冷饮,以锻炼耐寒能力;要保持居室整洁安静,无烟尘。冬季应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4、增强免疫力:可适量注射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免疫增强剂。也可用中医扶正固本的方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5、心理护理:情绪变化可加重病情。老年人生活自立能力差,又长年有病,易产生自卑感,家人一时照顾不周时,往往更加重失落失望的感觉,以至对治疗丧失信心,所以要作好病人的心理疏导,指导病人既要正确对待自己,也要理解别人。另外根据个人爱好,可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向健康方面转化。
疾病预后
最常见为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其他尚有上消化道出血和休克,其次为肝、肾功能损害及肺性脑病,少见的有自发性气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后者病死率高。
本病常年存在,但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1973年前肺心病住院病死率在30%左右,以后加强了对本病的防治,1983年已降到15%以下,近12年来仍在15左右,这与肺心病发病高峰年龄向高龄推移,多脏器合并症,感染菌群的改变,绿脓杆菌感染增多等多层因素有关。主要死因依次为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全身衰竭等。本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通过适当治疗,心肺功能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发生心力衰竭并不表示心肌已丧失收缩力。
疾病预防
最常见为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其他尚有上消化道出血和休克,其次为肝、肾功能损害及肺性脑病,少见的有自发性气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后者病死率高。
本病常年存在,但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1973年前肺心病住院病死率在30%左右,以后加强了对本病的防治,1983年已降到15%以下,近12年来仍在15左右,这与肺心病发病高峰年龄向高龄推移,多脏器合并症,感染菌群的改变,绿脓杆菌感染增多等多层因素有关。主要死因依次为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全身衰竭等。本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通过适当治疗,心肺功能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发生心力衰竭并不表示心肌已丧失收缩力。
肺源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讲究卫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肺心病的患者,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本病易反复发作,使病情日益加重,但肺心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如能及时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对病情的转归具有积极的意义。缓解期间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如鼓励患者进行呼吸锻炼,耐寒锻炼,提倡戒烟等,防止或减少、减轻急性发作,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提倡家庭长期氧疗,能改善预后
2021-07-19 14:59
2021-07-19 14:57
2021-07-19 14:53
2021-07-19 13:42
2021-07-19 13:21
2021-07-19 13:01
2021-07-19 10:32
2021-07-19 10:25
2021-07-19 10:20
2021-07-19 09:45
2021-07-19 09:40
2021-07-19 09:32
2021-07-16 15:24
2021-07-16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