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疾病 > 妇产儿科 > 正文

小儿发烧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作者:ybwi]
2015-07-30 15:56

  如何诊断想、孩子是否患了小儿发烧?下面是一些小儿发烧的诊断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37℃,如超过37.4℃可以认为是发热。但是,小儿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常常可以出现一些波动。比如在傍晚时,小儿的体温往往比清晨高一些。小儿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原因,也会使体温升高一些。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小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的症状和体征,一般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有些孩子经常出现手足心发热。有的家长一拉孩子的手,发现手心很热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盲目地给予退热药。其实,小儿的手足心热并不一定就是体温高。如果测一下体温,很可能在正常范围。孩子手足心热,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是因为阴虚火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孩子有"虚火"。这种情况不宜使用西药退热剂,而应该请中医治疗。中药可选用生地、麦冬、沙参、玄参、玉竹、青蒿、丹皮等滋阴清热之品。同时让孩子多饮水,多吃青菜和水果,也可以经常用菊花泡水频饮。

  感染性发热:各种传染病如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109/L。

  不明原因发热: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 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对其诊断之前应严格除外全身性或局部性炎症所致的发热, 并除外其它发热病因。颅内疾病伴有发热时多为危重病例, 其中大部分患者的发热是因颅内炎症、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对于难以解释的中度体温升高, 一时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 不能轻易认为是中枢性发热。应反复寻找全身或局部性感染原因以除外之, 并注意有无药物热及其它发热的原因。

  持续性发热:当口温高于 37.3℃或肛温高于 37.6℃,一日间的变化超过 1.2℃,即称之为发热。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 37.4℃~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发热孩子的饮良以流食为主,如奶类、米糊、少油的荤汤等。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改为半流质,如蛋花粥、肉末菜粥、面条或软饭,并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如清蒸鱼等。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量多餐。孩子发热伴有腹泻、呕吐,但症状较轻时,家长可以让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口服糖盐水。配制比例即500毫升水或米汤中加一平匙糖和半啤酒瓶盖食盐。1岁左右小儿,4小时内可服500毫升。同时还可当进食一些补充电解质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等(含钙丰富),米汤或面食(含镁较多)。腹泻、呕吐缓解后,可逐渐进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过滤菜汁等,但应禁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之类。发热伴有咳嗽、多痰的小儿,由于不会咯痰,往往咽到胃里,剧烈咳嗽还会引起胃部不适。

  若进食过多,就容易出现呕吐。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不宜让孩子过量进食,宜吃易消化食物,少吃海鲜和过咸油腻的菜肴,以防引起过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症状。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小儿发烧诊断的几个方法,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