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肝脏疾病,慢性感染者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最终可通过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生命。在我国,虽然乙型肝炎仍是最主要的肝脏疾病,但来自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阳性率也达到3.2%,而且,随着近年来疾病谱的变化及对本病的更加重视,其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
虽然部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至今并不清楚,但目前已知的HCV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几点:
1、经血液途径传播。可通过输注受感染或污染的全血和血制品传播,但我国自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另一经血传播途径为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静脉注射毒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是经皮肤和黏膜传播的重要途径。共用剃须刀、牙刷、文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
3、母婴垂直传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的母亲都有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风险,且HCV病毒载量越高传播的危险性也越高。通常,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只要无皮肤破损及其他血液暴露的情况一般不传播HCV。
到目前为止,预防丙型肝炎尚无有效的疫苗。根据上述已知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这样可尽可能地避免HCV的感染。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通过检测血清抗-HCV、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排除受感染或污染的血源,同时,在血液的采集、运送、血制品的制备等过程中应避免受到污染;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劝其戒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HCV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HCV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等。
2021-07-19 14:59
2021-07-19 14:57
2021-07-19 14:53
2021-07-19 13:42
2021-07-19 13:21
2021-07-19 13:01
2021-07-19 10:32
2021-07-19 10:25
2021-07-19 10:20
2021-07-19 09:45
2021-07-19 09:40
2021-07-19 09:32
2021-07-16 15:24
2021-07-16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