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休闲娱乐 > 演出资讯 > 正文

梁祝——陈钢小提琴作品音乐会

[作者:田具]
2011-09-21 11:18

时间:2011.11.19

场馆:​深圳音乐厅

  陈钢(主持人)
                                   
         陈钢于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交响音乐作曲家。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同学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蜚声中外乐坛。
  1959年诞生的《梁祝》,是半世纪来流传最广的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它曾先后荣获多次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此外,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红色小提琴”系列—“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小提琴独奏曲,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1986年,他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被喻为《梁祝》的姊妹篇,荣获《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新作汇展》优秀作品奖,并于1997年在美国达拉斯演出后被授于“达拉斯荣誉市民”。2008年,他的另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新作《红搂梦》问世,并在“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成功献演。
  陈钢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独奏曲《渔舟唱晚》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囊玛》。他在《渔舟唱晚》中,巧妙地在竖琴上再现古琴余韵;而在《囊玛》中,则首次在双簧管上运用了双音、多音与微分音和弦等现代技巧,巧妙地表现了西藏的号角声响与异域风情。此外,他还创作了交响诗,大合唱和独特的室内乐合奏(如钢琴、小提琴与昆曲三重奏《惊梦》)等作品。他的作品以感人的抒情情怀、浓郁的民族风韵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陈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曾任第9、10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音协理事。他曾出访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多项世界名人录。1995年,他被美国传记中心颁予“国际文化荣誉证书”;2002年末,则荣获斯卡莫好莱坞大奖。在他的获奖通知书上写着:“授予您超级明星金环奖,以表彰您在音乐作曲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在奖状中则写道:“您用卓越的艺术,搭起了国际流的桥梁。”一位演奏过《梁祝》和《王昭君》的小提琴家 亚历山大.皮扬科夫斯基写信给陈钢说:“我曾经听过许多中国作曲家的品,但没有任何一位的作品能带给我如您的音乐一般辉煌的感受”“您这样的人创造着历史,而我的心是那样贴近您音乐中的灵魂”。
  陈钢还是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他著有《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蝴蝶是自由的》《协奏曲—陈钢和他的朋友们》等散文集,还编纂了《上海老歌名典》、《玫瑰,玫瑰我爱你》、《学生必读文库(艺术卷)》、《音乐家画卷》和《玻璃电台》、《上海留声》(与淳子合作)等文集。
  潘寅林(小提琴)
                                       
  陈钢述
  潘寅林很经典,因为他造就了中国小提琴的“红色经典”。
  在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一句台词:“你听,你听~~~有时候,一种声音或者一种味道,可以把人带回真实的过去”。
  这部影片就是用小提琴独奏曲《金色的炉台》的乐声,将你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之后,陈凯歌又在影片《和你在一起》中,运用了《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暗示着小春战胜了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的引诱后,选择了一条“阳光大道”。
  我的这两首小提琴曲,以及之后所写的一批小提琴曲,都是潘寅林首演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都是潘寅林所造就的。
  在那个非常年代里,一片阴霾笼罩着中国大地,没有琴声,没有欢语,全中国只剩下了一个声音。可是,人们需要音乐,人们需要通过琴声来唱出心曲,得到抚慰。此时,就是这位潘寅林,他第一个跳上了音乐舞台,跳上了音乐厅和文化广场,拉响了阿克俭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从此,小提琴也真的像铁树开了花一样,通过潘寅林的演出和电台广播,传遍了大江南北。可是那时候曲目奇缺。因为,“梁祝”被批为大毒草,中外名曲又被称作“洋、名、古”。而堂堂七尺汉子潘寅林,焉能老是只拉《翻身的牧童》呢?!为了满足听众如饥如渴的需求,扩充演出的曲目内容,潘寅林特地将我这个才出牛棚不久的作曲家,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里拉了出来,驱动我的艺术良知,鼓励我的创作激情,使我接二连三地写出了一批后来被称为“红色经典”的小提琴作品。那么,什么是我心中的“红色”呢?
  “红色,是我们花样年华时的一抹朝霞。红色,是磋砣岁月中的血色浪漫。红色,更是我们心中永远开不败的玫瑰!”
  潘寅林很经典,因为他有一批“经典粉丝”。
  由于潘寅林是 “红色经典”的笫一演奏人,由于他曾在当年荒芜的艺术园地里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奇葩,所以,音乐界一直称道潘寅林的人品艺品,乐迷们更是念念不忘他铿锵美丽的琴声。
  要知道,30年前的潘寅林曾经红遍上海。他在文化广场独奏时,万人空巷,座无虚席。他到江南造船厂演出“炉台“时,工人们站满了船坞和吊车。最有意思的是,当他有一次骑着自行车经过十字路口,交警突然发现来者是潘寅林时,立马就将手动交通指示灯的红灯翻到了绿灯,请他先行。可见人们如此之热爱小提琴,也如此之热爱潘寅林!
  30年后,我们照样可以到处见到‘潘生’的粉丝。2006年,我们在北大演出时,很多老教授都沉湎在音乐之中,通过琴声来寻觅着他们青春的记忆;而年轻的大学生们也都为他们首次听到的乐曲而感到激奋。还有一次在重庆演出《红色小提琴》时,一位粉丝特地开了几小时車赶来听音乐会,还气喘吁吁地从怀中拿出了珍藏了三十多年的、当年潘寅林音乐会的票根来请潘寅林签名。时至如今,那些怀有“潘寅林情结”的发烧友,除了搜集他三十八年前录制的三毛钱一张的薄膜唱片外,还千方百计地为他出版个人专辑,收录他现在的琴音。当年由DECCA公司全球发行的《红色小提琴—陈钢小提琴作品专辑》,就是由“经典粉丝”汪闵华所精心策划制作的。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