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
《维多利亚一号》:B级片式的警世寓言
与《志明与春娇》同年面世的这部彭氏作品在香港也被列为了“三级”,然而《维多利亚一号》的不同之却处在于,它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奔着“三级”而拍摄的电影。
没有了分级制度的限制,彭浩翔在《维多利亚一号》中肆意泼洒着他钟爱的B级片元素:暴力、血腥、色情……重口味一应俱全。然而,导演却并没有因此自high到失控,交叉叙事让我们一边观看着主人公郑丽嫦实施连环杀人的过程,一边在闪回段落中得以缓和血腥恐怖带来的心跳加快。随着影片在这一张一弛中有节制的推进,我们也步步接近着故事的真相。将一个渴望拥有美好爱情与家庭的柔弱女子逼到丧心病狂的,正是那一套区区的:房子!
《维多利亚一号》让我们看到彭浩翔的另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现代都市人生存状态的另一面。正如影片开头的文字写道:一个疯狂的城市,要生存,就须变得比它更疯狂。比影片更触目惊心的,正是:它竟然源自一起真实事件!这也就不难理解彭浩翔的创作初衷为何如此争议与大胆了--不以极端的表现手法,这血淋淋的真相又如何能变成一则警世寓言呢?
No.7
《艋舺》:台湾江湖梦
每个导演心底都有他的“江湖”,钮承泽用一部《艋舺》精确描绘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台湾最飘摇动荡的“光辉岁月”。这部色彩浓烈,情感激扬的电影向世人证明,“古惑仔系列”并不是香港特有的,台湾也可以缔造属于自己的热血与辉煌,那一代的年轻人,同样要经受社会变迁、利益纷争,触摸复杂莫测的人性,面临友情与利益之间如何取舍的考验。
钮承泽的“江湖梦”呈现得像个童话,处处彰显疯狂与激情结合而散发出的扭曲美感,尽管将视角对准了一个极微妙的环境——黑社会,但无一不展示出“这是最好的年代,又是最坏的年代”这一特质。八十年代的艋舺,能令呼风唤雨的大佬一夜间命丧九泉,亦可令微不足道的小混混转瞬爬上风光的顶峰。四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因为有了这样的憧憬,才会踏入残酷的极道斗争中去。故事虽简单,人物情感的编织却丝丝入扣,对每个细节的把握都做足功课,令《艋舺》从节奏到风格都犀利鲜明,宛若以胶片凝固成了一段最后的台湾本土黑道史。
与《海角七号》之类充斥励志与私人情调的文艺电影不同,《艋舺》的诚意来源于电影人内心沸腾的缅怀与惆怅,唯有对这些“曾经”耳濡目染过的台湾人,才能深切体会其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正因如此,方令它在口碑与票房上成就了“双赢”的局面。
2021-07-20 11:28
2021-07-20 10:52
2021-07-20 10:47
2021-07-20 10:43
2021-07-20 10:31
2021-07-20 10:25
2021-07-20 10:17
2021-07-20 10:08
2021-07-20 09:57
2021-07-19 16:58
2021-07-19 16:02
2021-07-19 14:38
2021-07-19 10:41
2021-07-19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