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2011年最让羊城观众惊艳的,那就非音乐剧莫属了!先是“本土制造”的《爱上邓丽君》2月在穗举行全国首演;接着又迎来了引进中文版的《妈妈咪呀》以连演32场创下新高,以及省艺术节首设“音乐剧板块”相继送上《三毛流浪记》、《爱情葫芦丝》、《爱上邓丽君》和《贝贝奇遇记》等四部原创作品,而在11月连演5场的“压轴大戏”——法国原版《巴黎圣母院》更是广州罕有上演的音乐剧精品。
引用本土资深演出商的一句“爱上音乐剧,就一定要从精品、从现场开始”,事实上这也是对整个广州演出市场的一个提醒,要想从“纷繁”升级到“繁荣”,就得让观众体验和感受到舞台真正的魅力。欣慰的是,除了有港式粤语音乐剧《恋爱轻飘飘》敲定在今年情人节期间卷土重来并连演5场外,世界四大音乐剧的另一部经典《歌剧魅影》以及中文版《猫》都很可能在今年空降羊城……
抢票榜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从游吟诗人葛林果以一曲深邃且富宿命感的《大教堂时代》开门见山地布下了浓重的悲剧氛围,到最后加西莫多抱着死去的艾丝美拉达撕心裂肺哀恸地唱起《舞吧!艾丝美拉达》,剧中46首将不同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的歌曲无不令人深深感动;从舞美设计注重抽象与意境的艺术渲染,到舞蹈编排结合特技和极限的视觉创意,作为一部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竟能做到了如此的扣人心弦,魅力无穷自然就在情理当中。
音乐舞剧《大河之舞》
尽管是第二次登陆羊城舞台,但对于首演至今喝彩声就从未停歇过的《大河之舞》而言,又是其15年来第一次与观众说再见的“封箱”之旅,所以在赢尽口碑之余,票房同样给力。观众无不被眼前踢踏舞和音乐完美结合下的澎湃、唯美、壮观、激情所震撼。
现代舞《流浪者之歌》
早在2004年林怀民以《水月》首演羊城,时隔七年这位“云门舞集”的掌门人又带来了其最珍爱的作品——《流浪者之歌》。这是一部喧嚣时代的安宁之舞,从光影交叠中求道者的苦行鞭笞,到乔治亚民歌音乐的沧桑温暖,据悉就连已故的“现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鲍什也曾在剧终后仍坐在观众席上哭了半小时。其中三吨半金黄色稻米与舞者交织构成“黄金之舞”的诗意画面,相信短短90分钟远远未能满足观众。
话剧《希特勒的肚子》
与其说这是孟京辉(微博)为喜剧另辟蹊径,倒不如说是刘晓晔(微博)去证明一个演员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不说那独特的嗓音和喜感的身形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就说那人物错位跳进跳出的功架,还有那嘴上说学逗唱、插科打诨的功夫,刘晓晔的表现完全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此外,剧中用另类视角对卓别林经典——《大独裁者》的解构,力求以一种真实、诙谐、先锋的态度去剖析历史、现实和人性,更是让人捧腹之余稍补了思考的空间。
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
这是首个“中国制造”的世界经典音乐剧!首次创下在广州连演32场纪录的音乐剧!先不说演出本身,单是“吃螃蟹”的来头敢情就应该上榜。然而,ABBA乐队的22首经典金曲被翻译成中文后稍嫌别扭,加上冷不防会有“中国元素”硬生生地闯入那浓重“翻译腔”的叙事和丝毫未变的故事背景当中,在欣赏角度上还是略显逊色。
话又说回来,毕竟国产音乐剧眼下还处在描红临摹的阶段,有遗憾并不丢人,有争议也在情理中。像《妈妈咪呀》中三位辣妈的抢眼表现,还有年轻演员有板有眼的唱功与表演,还是值得肯定的。正如白岩松的点评“《妈妈咪呀》最大的价值就是让所有的人开心快乐”,只要“尝试”不是昙花一现,那么“突破”总有一天可以收获。
退票榜
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2》
也许是一年一作的密度实在叫人难以吃消,这部“旧题新讲”的作品多少有点失色,影像资料穿插过多有“水分”,笑点因文化差异也“遇冷”。
话剧《雷人晚餐》
如果说陈佩斯2010年上演的《老宅》主打推理剧新概念,最后却在悬疑与喜剧间两头不靠。那么这次来的《雷人晚餐》依然难逃题材和形式上的“硬伤”,改编后残留的法国式幽默夹杂着过浓的翻译腔和京味片子,不洋不中的风格难免让观众感到“水土不服”。
话剧《蝴蝶是自由的》
《金锁记》和《蝴蝶是自由的》两部力作相继上演,从前者成功解“锁”演活了曹七巧沉迷于吞云吐雾中的病态和弱势女性内心的挣扎与扭曲,到后者尺度大胆却能“裸”到美为止诠释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焦媛的精彩演技无愧于“香港舞台剧女王”这一美誉,可以说是过去一年站在羊城舞台上最耀眼的话剧明星。但在精彩的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了一抹致命的败笔,剧中饰演男孩妈妈一角的演员发音不准,结果戏里大段大段的普通话台词,让她不得不因为要“背”台词而在情感投入上大打折扣。
同行微评
@苏蕾《广州日报(微博)》记者
最惊喜: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舞台简洁却十分凝重,道具不多但充满奇思妙想;除了男主角加西莫多的磁性歌喉和精湛演技,每个演员的发挥都相当出色;最惊喜的是群舞的多才多艺,攀岩、街舞、杂耍、特技……人形钟摆和“漫步城墙”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最失望:话剧《蝴蝶是自由的》
其中饰演“妈妈”的香港演员普通话非常糟糕,台词念得磕磕绊绊,连吵架都是结结巴巴的,非常败笔。
@东冬《周末画报》记者
最惊喜: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姑且不论加西莫多富有震撼力的摇滚唱法及艾丝美拉达的异国风韵,就是灯光及舞美便能让人好一阵目眩神迷。当舞者以现代舞、街舞、恰恰、探戈、水兵舞、斗牛舞及爵士等舞种炫技及特技演员在半空中的大钟里做着倒吊等不同高难度动作时,观众感受到的是舞台上的不同活力及创新。
最失望:芭蕾舞剧《梁祝》
该剧的确遵循了民族性,融入了手帕、折扇、板胡等中国元素,但仅以“民族”本身为卖点的消费方式,本身便是文化停滞的表现,只有不断创新才是活化文化之道。剧中服装舞美似乎要造就水墨国画之效果,却缺乏现代美感、创意平平,坟就是坟,蝴蝶就是蝴蝶,有春夏秋冬却无意境。
@郭珊《南方日报(微博)》记者
最惊喜: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
非常棒的民谣音乐会!
最失望: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本人正巧赶上第一场,演出因故推迟一小时才开始。其间技术故障不断,唱到高潮片段,主角的麦竟然“失声”。因为本人对《巴黎圣母院》原作与音乐剧的情有独钟,因而遗憾程度也远超其他不痛不痒的剧目。
@谢奕娟《信息时报(微博)》记者
最惊喜:话剧《我的祖宗十八代》
虽然作为一部非明星演员表演的小剧场话剧,该剧在广州上演票房惨淡,但不论是其表演、主题还是感人程度,都让观者颇有惊艳之感。
最失望:话剧《三人行不行》
且别说一部小剧场的话剧放到一千多座位的黄花岗剧院去演有多么不适宜,也不说舞美制作有多么粗陋,就该剧的剧本而言,也谈不上是一部完整的作品。
■2011,我们干过的疯狂事儿
探班也“疯狂”,一逐二赶记者都冇面俾
每每精彩项目在穗上演,多是来去匆匆,想走进幕后一探究竟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遇着《巴黎圣母院》此行亚洲巡演在广州开启且还驻地彩排合成20天,记者不仅收获两度探班的“惊喜”,更是领教了被一逐二赶的“疯狂”。
没有了以往探班在现场与演员主创打成一片的好不热闹,取而代之的是对方的一丝不苟、认真严肃和记者的寸步留神、胆战心惊,说是好比一场拳赛也不为过。第一回合,先是劳导演移驾“招呼”大家伙才晓得管住自己的嘴巴,后是嘴巴“获释”后一时忘形没管住双腿而被毫不留情面地统统给撵出了剧场;第二回合,吸取经验教训的记者未动身就暗下决心避免再因“技术犯规”被逐离场的尴尬,谁知对方的警觉性更高,才一见面就立下了“楼座有请”的军令状,做足“宁错杀、勿放过”的预防措施。踩过界?撵!记者都冇面俾!
相比舞台上大家有目共睹的精彩,这一幕戏外之音,更能让记者和观众对“经典”炼成之道有所体会——严谨才是硬道理!
2021-07-20 11:28
2021-07-20 10:52
2021-07-20 10:47
2021-07-20 10:43
2021-07-20 10:31
2021-07-20 14:12
2021-07-20 10:17
2021-07-20 10:08
2021-07-20 09:57
2021-07-19 16:58
2021-07-19 16:02
2021-07-19 14:38
2021-07-19 10:41
2021-07-19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