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汽车排量不是决定油耗大小的决定因素,但是对于油耗还是有着影响的,那么1.5l排量汽车油耗多少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5l排量汽车油耗多少
如果我们只拿汽车的排量来判断汽车油耗的高低,那么这个是非常不严谨的事情。这是车辆的一个油耗,最关键的也就是要看你自己实际的一个实用的工况,是什么样的或者是什么样的车型,而且还要看车的重量是多少,还要看是什么年限的车子发动机,应该用什么样的技术等等这一系列的一些参数来判断车子的一个排量和油耗了,单凭一个1.5升的排量是没有办法准确的计算。
1.5排量的车子百公里油耗在4-12之间算是正常,在6-8升之间比较的多见。为什么排量相同的车子会有不同的油耗表现呢?因为影响汽车油耗的因素比较的多,包括发动机本身、个人的驾驶风格、路况、轮胎压力、汽车负载等。其中发动机本身,与个人驾驶风格,路况对油耗影响比较的大。
其实像有些1.5升车型的油耗平均也都在6.7升以上,如果要高于你的百公里6.6升的话,那么这类的油耗APP也提供了一个数据,往往更偏向于一些比较理想的状态,而在实际的行驶过程当中各类的情况都会导致油耗普遍的有所增高,就像是遇到堵车地板油之类的一些状况,也会让我们的油耗有所增加。
所以说车子的油耗也要看你自己车子的车型,和车子的重量都是成正比的,同排量的车子它的自重越大,那么它的油耗也就会越高,所以说想用排量来判断油耗的话,一定不要忘记自重这样一个参数。
以本田飞度为例子,搭载1.5自然吸气缸内直喷发动机,百公里油耗在5-7升比较多见,而有些朋友跑高速比较的多,油耗在4升出头,而有些比较喜欢暴力驾驶的朋友百公里油耗在10升左右。如果用车的过程中油耗变大,并且伴有发动机抖动,加速无力,甚至熄火的情况,那么车子可能存在积碳或者其他故障,是需要处理的。
另外,只说排量而不看平均时速、不看行驶路况是耍流氓!
1.5L的车,在城市堵车环境行驶,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综合油耗超过20也不稀奇。
1.5L的车,在国道通畅环境通勤,60-70km/h匀速行驶,5L/100km也是很正常的。
实际上汽车的综合油耗一般来说比工信部油耗增加2-3L是正常的,比如,一辆车工信部油耗是6.5L/100km,那么其实际上的使用综合油耗在10L以内属于正常范围。
汽车发动机在汽车起步、加速时油耗最大,特别时汽车起步瞬间,油耗最高。所以说我们的车子油耗高低也要看自己平时的一个用车习惯,还有自己车辆的自重参数和自己所用的一些车型,不要单从自己的排量上来纠结车子的油耗问题。
汽车省油的技巧有哪些
1、控制最佳转速
行驶中,一般电喷车的发动机转数在2200-2500左右最合适。不论在哪个档位,均保持发动机转数在2200-2500左右。过低转速车走不动,耗油不走道,还伤发动机;过高转速增加无效油耗,也伤发动机。
2、保持最佳车速
最省油的行车状态是匀速直线行驶,最省油的车速小排量车是时速60—80公里,中排量车是80—100公里,当汽车运行在经济时速时是最省油的。
3、控制换挡转速和最佳行驶挡位
手动挡车控制换挡转速:换挡时要比正常行驶状态略微多加一点油,让转速表达到2500多一点。如果低于2000转时换挡,换挡后速度还要往下降,有脱挡的感觉,还得加油找回来,反而要多耗油。
自动挡车最佳行驶挡位:低速或陡峭山坡用1挡,上下长坡或大坡用2挡,起伏不平路或二级路或在市区当速度低于60公里时用3挡,当车速大多超过60时应该使用D挡行驶,省油又静声。
4、柔和起步
挂低挡起步,缓缓地踩下油门踏板,缓慢加速。让汽车达到一定挡位速度时,学会听着发动机的声音来逐步把挡位从低换到高。这可以减少发动机的升温时间,增加燃油的利用率。如果启动时轰大油门来提速,这样不但伤车也会大大增加耗油量。
5、轻抬油门
轻抬油门能省油。如果猛抬油门,则会使发动机转速突然降低而起到牵阻作用,抵消一部分行驶惯性,并使汽车产生“颤动”,而使耗油量增加。
6、减少制动
制动实质上是一种能量转化的过程,制动意味着能量的消耗。所以在通过交叉路口、下坡,都应提前抬起油门。
7、保持跟车距离
如果道路拥塞,而前车又经常刹车,就应该和前车保持足够的跟车距离,这样既可以从容减速,有可以减少制动次数,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以上就是关于1.5l排量汽车油耗多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推荐阅读:1.8t排量油耗一公里多少钱
推荐阅读:2.0排量汽车购置税是多少 如何计算
2021-07-01 17:06
2021-06-28 15:27
2021-06-24 16:34
2021-06-22 10:00
2021-06-21 15:53
2021-06-17 15:44
2021-06-17 15:27
2021-06-17 15:07
2021-06-17 15:05
2021-06-08 16:24
2021-06-02 16:37
2021-06-02 15:59
2021-05-31 10:31
2021-05-31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