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深圳旅游 > 国内旅游 > 正文

走进拉萨圣城旅游景点推荐(6)

[作者:戴和]
2011-12-06 13:22

    于是,互为师徒的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驻锡的拉萨和日喀则之间或有几分相像,走在日喀则的街头,你或多或少能找到几分拉萨的味道。在日喀则市区的宗山上,你会看到一座“小布达拉宫”,那是14世纪帕竹王朝时期修建的。据说那时去过拉萨的人都称赞拉萨有一座雄伟异常的布达拉宫,于是当地的贵族也有心仿造一座,便派了工匠前去临摹。工匠苦于找不到图纸,便急中生智,买了根萝卜仿照雕刻了一个。回到后藏,能工巧匠们还真的照此模型盖出了一座雄伟的宫殿,只是左看右看都远不及布达拉宫那般气派,原来,西藏气候干燥,等从拉萨骑马赶回日喀则,那个萝卜早已成为萝卜干,变了形状。

    这毕竟只是个笑话,不过千百年间拉萨、日喀则两大都城虽有崇山相隔,却一直相互交往,互通有无,这种开放包容的风气却足可称道,而那座模仿的布达拉似乎也印证了白石老人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亡”的至理名言。小布达拉终究只兴盛过一时,而今已经成为一座废墟矗立于宗山山巅之上,仅仅炫耀着后藏曾经的繁华。

    到日喀则去,有一处景点是万不可错过的。有人说,进入日喀则河谷,眼前大片的金光会照得你眼睛发晃,阳光下的巨大的展佛台旁以及旁边的几座红墙金顶的宫殿会向你昭示另外一座日光城的存在,这就是扎什伦布寺。游走于其间,佛国的印象会让你感受深长。

    到达拉什伦布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冬日的阳光从背后的尼玛山斜射过来,通过重重僧侣的房舍,照在光滑的展佛台上,余晖再反射到金顶的几座大殿上,好像时光的穿越,走进了佛国的轮回。

    朋友和向导建议我第二天再去造访此寺,因为,拉什伦布寺实在太大,好似一座城市,从15世纪,宗喀巴大师的得意弟子,也就是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珠巴修建迄今,就一直成为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后来历代班禅对扎什伦布寺均有扩建。所以要去扎什伦布需要准备充足的体力和至少整整一天的时间。

    可是我总觉得,换一个时间,尤其是在游客稀少的时候去这种佛国似乎才更符合他的意境。恰逢小雨之后,袅袅炊烟中,僧侣们结束了一天的功课结伴回到自己的住处,藏民还在坚持着一日三次的转寺,正是最好的时候。于是,我一头扎进了这座寺院。

    佛国的真正大美虽不完全在雄伟的建筑中,却总脱不了建筑的干系。扎什伦布寺中那尊26米高的强巴佛,那8座错落有致的班禅灵塔,那拥有可容纳600人讲经堂的错钦大殿,固然是僧众和游人向往的地方,但却绝非扎寺最为精妙之处。

    我进入拉什伦布寺,远远地跟着一位转寺的老人,静静地走在她的背后。这位虔诚的藏族老奶奶,手中摇着经轮,全然没有理会一个外乡人诧异目光的一路追随。跟着她,我走过了几座大殿的背后,转过了僧侣喇嘛们住宿的庭院,经过了晒佛台的底层,在所剩不多的游客匆匆赶路的队伍之间,我逆向而行,寻找一个人的宁静。

    的确,有些地方你没去过,你不会理解它的奇妙,有些地方,你去过,却更加发现对它的不解。藏域居民世代信佛,在他们的灵魂深处一直企盼着今生受苦,广种福田,企盼来世得福报的信念,于是这种不拘眼前困苦的精神使得他们能够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生活千年,这或许是一种自我陶醉,可是在自己对幸福特有定义编织下的宁静世界中,这种陶醉不正是一种最大的省悟吗?

    回到学校,我在翻阅西藏的书籍中发现,神话传说中的一片神圣佛国净土“香巴拉”其实一直都存在,它绝不仅仅是云南的迪庆,四川的稻城,抑或西藏的山南,“香巴拉”不是一个现实世界中的美丽景点,而是深居在藏民心底的一片净土。相传要进入香巴拉,需要跨越万重雪山湖泊,经过无数狮虎熊猊,穿过茫茫丛林沼泽,经过千辛万苦,才能到达这座坛城的腹地。而藏传佛教密宗经义却一直认为在扎什伦布寺晒经台的背后隐藏着一扇法门,才是到达这片净地的真正通路,而班禅喇嘛就是香巴拉的守护神和引领者。

    或许以我等凡夫俗子的世俗观念,根本无法敲动这扇香巴拉的法门,而远望着那座晒经台,看着四处炊烟,静听着晨钟暮鼓中的福音,伴着这位转寺老人的脚步前行,或许也是一个属于自己的香巴拉。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

    写给自己,和那些和我一样热爱这片净土的伙伴。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