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深圳旅游 > 国内旅游 > 正文

河西走廊烽燧和麦田之路景点介绍(2)

[作者:朱庇]
2011-10-08 13:47

张掖:小麦传奇的起点

  去张掖本是为了一睹那尊充满传奇色彩的卧佛。8 月的盛夏里,河西走廊的田野间是马赛克一样的块块金黄麦田。虽然又西行了几百公里,但这里依旧不是常人印象中黄沙漫天的西部。祁连山的雪水早已将这里滋养成了植物繁茂的绿洲。

  “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一年一熟、一年一度的丰收景象其实已在河西走廊延续了数千年。考古人员在距离张掖不远的东灰山遗址多次发现炭化小麦标本,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小麦遗迹,距今已经有4500~5000年的传统。和西行之路正好相反,张掖,似乎是小麦向东传播至中原大地的原点。河西走廊不仅将丰富的中华物产输出到西方,也将种种异域文明东输中原,这其中就包括小麦。从乌鞘岭到玉门关为止的河西走廊虽然文物古迹众多,极为适合背包客和自驾旅行(这条路从兰州到高台一带其实也是西路军征战之路),但盛夏时节河西走廊的颜色,就是麦子的黄色。

  麦子原产西亚和中亚,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本土化过程。今天,全球1/3 以上的人口以麦子为主要粮食,在各种农作物中,麦子的耕作面积和产量都位于全世界的首位。小麦初入中国西部时其实曾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那就是干旱。虽是旱地作物,小麦其实需要较好的灌溉条件。在河西走廊,为祁连山冰雪融水所滋养的绿洲为小麦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得益于河西走廊最大的内陆河——黑河灌溉之利,张掖绿洲成为河西走廊最富饶的地区。

  面前这一块块的金色麦田不禁又让我想起“金张掖”的说法。是否这丰收的色彩成就了张掖的这个美称?然而当地的朋友却给了我一个出离美好想象的答案。其实,“金张掖”并不是说张掖之富饶,而是一句旧时代在甘肃任职的顺口溜——“金张掖,银武威,做罢皋兰做天水。”张掖、武威、皋兰(兰州)、 天水四地的官职乃四大肥缺也,这是流行于官僚间的“私密行话”。如今那“金张掖”和“银武威”六个字被分别赫然高挂在张掖及武威两座城市的入城处,细品起来实在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