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马老师身体的缘故,本应继续教三年级的我,在寒假结束后,接过了五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当时刚在金乡培训回来,李校长等各位领导,希望我能接过五年级二班。虽然当时自己正踌躇满志的思考着三、三班的下一步培育计划,虽然,对事隔五年的孩子的管理与教育并没有太大把握,但我没有做任何考虑,欣然接受,因为我理解学校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做出这种安排的,这帮孩子马上就要面临毕业,对他们的人生来说也是一个小的转折点。作为班主任的我,首当其冲应该做的是抓紧调整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思路,如何把这帮孩子圆满的送走,是我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在接过任务的晚上,我辗转反侧,第二天就是学生报道的日子,我该对他们讲些什么?五年前一年级二班一张张笑脸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严格要求自己的张含笑,学习优异的李心如,活泼可爱的刘茜,当然还有在一年级就凸显出学习困难的张宏远、李瑞鑫、霍腾飞、张可鑫,虽只当了他们一学期的班主任,一直也在关注着他们的消息,可不知从何时起,五年级二班成了“乱班”的代名词,那些曾经的学困生也成了很多老师提起来就头疼的“捣蛋大王”,我扪心自问:自己一向提倡的对学生宽容、多鼓励、多给予机会,多交流沟通,在这样的班级适用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因为这个管理理念没有错,还有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孩子。于是第二天,我并不像以往报道一样,让学生准备正式上课的东西,而是拿出自己比较擅长的一手,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与他们进行了非常真诚的谈话,告诉他们对于捣乱,只当是故意引起注意的表现,对他们的暂时的迷失方向表示理解,因为老师也在学生时代过来过,对他们此时的想法非常清楚。在他们腼腆的笑容中,我知道他们在心里接纳了我,找回了我们曾经轻松融洽相处的感觉。在后来赵恒同学作文中写到的一句话:“韩老师有超强的说服力”也证明了这一点。
轻松融洽是一方面,但一个班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接下来的几天,我注意观察班级情况,对学生的状况做细致分析,很快确立了班级管理着眼点及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规划,提炼出来就是“三抓”、“三重”,即:抓习惯,促管理;抓诵读,促学习;抓安全,促稳定。重沟通,轻粗暴;重方法,轻说教;重反思,轻反复。
一、 抓习惯,促管理。
好的习惯可以让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所以每接过一个班级,我并不急于讲课,而是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好的习惯比多讲一节课重要的多,作为班主任,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五二乱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好的习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比如:随便说话已成为很多学生不自觉的行为,有时,即使我在讲台上,有作业可写,学生就可以边写作业边聊天,看到这个情况后,我索性让全班放下笔,等把要说的话全部说完再提笔写字,一旦提起笔就得停止说话,这两个动作坚决不能同时进行,训练几次后,学生这个毛病就逐渐改掉了。再者就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一开始有很多同学,直到老师走进教师才慢吞吞的把书掏出来,看到这一情况,我先告诉学生学习用具的摆放时间及位置,然后每行安排一个“学习用品摆放检查员”,负责监督和提醒大家做好课前准备,在前两个星期我协助检查员检查,等这一做法成习惯后,我再放手让检查员全权处理。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我也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每次讲课前,我都会把讲台上的东西,摆放整齐,我的办公桌每天都保持清洁和整齐,如果学生走进办公室,就会看到,一看班主任坚持做,他们也会做的心服口服,这是用语言达不到的效果。另外,习惯的培养需要关注细节,并不露痕迹,如果让学生感到你在有一时的培养他,逆反心理就会让他对你的培养很快失去兴趣,于是我就抓住一切小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不露声色的习惯教育,不是所有的习惯教育都需要说出来,比如:为了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的习惯,因为这一习惯的形成对学生办事效率高,在学习时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很有帮助,我就借助办医疗保险需要交照片、两张表格、十五元钱,准备进行渗透。我把电脑桌分成四个区域:照片区、表格区、十元区、五元区,告诉学生交的时候把东西分别交在这四个区域,两个钱的区域由两个班干部看着,我只负责记名,在学生的表情中,我看出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都急忙把自己的东西分开放好,安静的等着上交,由于精力集中到如何上交,教室里非常安静,少了乱哄哄的喧闹。直到两个班干部在那专注的数着钱,很多同学还静静的看着,看来,让学生学会分类,有条理的做事,我达到了目的,看两位班干部数钱的样子就知道了,他们把钱自动的按一致方向排好,并把钱脚弄的非常整齐。第二天,组长收作业就习惯性的把作业分类收交,看到这个情形,我只有窃喜的份儿了。
二、 抓诵读,促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就指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发现,学习越困难的学生,他在脑力劳动上遇到的困难就越多,就越需要阅读。不能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只能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在他们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发现五二班学生的一些词汇积累还不如三年级的孩子丰富的时候,我并没有急于频繁的抄写字词,而是转向了阅读。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记忆一个词并不难,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我们的孩子之所以不会说完整的话,之所以不会说成段的话,主要还是缺乏阅读。引导学生阅读除教科书中的优秀文章外,还要引领学生走进经典。“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题组组长,小语教师的总编——李振村,在他的访谈录中就提到:没有诵读,使我们远离大师,诵读应当成为学生的童子功,诵读是让我们的孩子过一种更有诗意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经典诗文中蕴蓄了很多美好的人性元素,我们的责任就是不断挖掘这些人性元素,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他们,让孩子的心在这些美好的情愫的浸润下变的柔软,让感觉变得敏锐,从而让人生变得幸福。这学期我承担了由李校长主持的《阅读经典教与学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从而更加多的关注经典,引领学生更快的走进经典。于是每天7点30到7点40之间,师生共同阅读古诗词,下午上课前我们以练字的形式,手写古诗词,当然也可以自创。并在平时的课堂中注重引入经典。虽然只是一学期的时间,我发现到期末,学生由原来的惧怕背诵,到只要背诵文章尤其是古诗文,就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我感叹时间的短暂,一学期匆匆而过,希望对经典的美好体验能伴随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可以试想一下:假如我们能够给孩子一颗诗心,让他们能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面对日出日落、风霜雪雨等寻常的景致,面对生离死别等人情百态,能够萌发一些诗意,唤醒一些诗情,该是多么幸福的人生体验!
三、 抓安全,促稳定。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安全更尤为重要,学生年龄大了,加之浮躁心理,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为了防患于蔚然,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有事可做,比如下午上课前的时间练字,这样每个同学就能静下心来,不至于无聊而无事生非。当然有时也可以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比如有的学生边转脸说话边下楼梯,还有的同学把栏杆当滑梯,我告诉学生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即使我们下到一楼,也要重新回四楼站队,一开始学生不当回事,一次中午放学,我就真的让学生重新上去站队,虽然时间晚了些,但是比你反复叮嘱几次都管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他会自己衡量,记忆就会深刻。
四、 重沟通,轻粗暴。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有些事你用简单草率的语言告诉他们,不如耐下心来,和他们沟通,把道理说通说透,让他们从心里真诚接受,事情才会有效率。比如:收学费和医疗保险费,我耐心的告诉学生事情的意义,并让他们换位思考,假如你是班主任和会计,因为一个学生不交,你还得带着钱,或者无法做统计,你会怎样?学生如果能从别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交钱就会特别快,比你说多少遍必须得交都管用,所以我们班交齐钱一般非常快,这一次医疗保险的钱好像是第一个上交的,由于学会换位思考,不仅交钱,任何东西上交都特别快。
五、 重方法,轻说教。
一些调皮的学生有时你即使说多少遍都不一定有用,不如采用一定的方法让他进行自我教育。比如:牛静松上课经常违反纪律,上美术课更为严重,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就让他担任纪律委员,他如果想管别人,就首先要自我约束,马老师见了我,还说:“你这一招真管用,他老实多了。给他一个官衔,让他感到老师的重视,并能进行自我约束,一举两得。
六、 重反思,轻反复。
如果一些要求,已经强调了两遍,还有些同学继续违犯,那就不再重复,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怎样做才是对的?其实这样的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他已心知肚明,不需要班主任的提醒,让他自己反思,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本学期的工作思路,我在努力完善着每一个细节,可其间还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出现,因为学生毕竟有反复,比如:音乐、美术、英语老师经常给我说个别学生的违纪现象,我非常感激这些老师,因为他们的认真负责,让我及时的了解到学生更为真实的一面,帮助我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我只想告诉学生,对于他们的违纪行为,我能理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不会一天养成,坏习惯也不会一天改掉,我会期待他们的哪怕一点点的改变。作为和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我也惊喜的发现他们也在努力,努力用热情埋葬冷漠,用毅力克服懒惰,用勤奋展示进步,用进步努力弥补着与其他班级的差距,领导和各位老师也给了我们努力上进的机会,本学期五年级二班在运动会上被评为“文明班级”,并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与支持。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