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俗称“腊八” ,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那么,2020腊八来啦!腊八节是怎么来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0腊八来啦!腊八节是怎么来的?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更有以下几种说法:
1、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这个说法最具有本土神话传说特点,也可能就是腊八节真实的来源之一。
2、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231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这个说法显然是后人的穿凿附会,把一个节日硬是强加了反抗暴政的政治理念。
3、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洗过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这个说法也比较合情合理,其中赋予这个节日教育启迪的意义,可谓匠心独具。
4、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在这里,腊八节又被附加上纪念爱国英雄的意义,用心良苦。
5、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这个故事可能出自寺庙,因为朱元璋曾经做过和尚,后来佛家对于民间的其他节日都比较冷落,在明清之际,唯独腊八节、腊八粥在全国各地寺庙盛行。据说有些全国著名的寺庙有能够熬几百人吃喝的大铁锅,到现在还保留着。
腊八节的内涵意义:
“腊”一字有三义:
首先是“腊者,接也”,蕴含是新旧交替的意思,源于《隋书·礼仪志》,然后是“腊者同猎”,意为准备好祭拜祖先神灵的物品。最后是“腊者,逐疫迎春”即是这是驱邪除恶的一天,驱散一年的坏运气。
千年以前,腊八就已被定为祭拜祖先和神灵的日子,祈求来年的平安顺遂和丰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名称还有所变化,夏时,称“嘉平”,商时称“青祀”,周时称“大蜡”,而腊月则是来源于,祭祀是在十二月进行。
据《说文》中记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先秦的腊月与现今不同,其腊日定为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戌日,直到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人们开始把佛成道之日定为腊八节。最后,固定于南北朝时期。
所以可以看出来,腊八节从古至今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节日哦!各位准备好过腊八节了吗?
以上就是关于2020腊八来啦!腊八节是怎么来的的有关内容介绍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句有哪些
推荐阅读: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故事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