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正文

律诗和绝句有什么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作者:贾攻]
2013-11-27 10:17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一、律诗与绝句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为其格律严密而得名。一般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故而又分别被命名为五律和七律。诗体分为四联,首颔颈尾,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这就是律诗最基本的结构。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在后详述),各联对句须押韵,首联出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四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但实际上,绝句成型还要在律诗之早,只是相对于唐时近体绝句平仄较为自由,所以将唐律成型之前的绝句称为“古绝句”,以示与近体绝句的区别。(为了后文叙述方便,可以暂且将绝句看作律诗中的首颔两联,一定注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二、平仄

  古诗词具有韵律艺术之美,首要的一点在于平声仄声对声调的调协,使之和谐而浑然一体。我们学习创作比较地道的近体律诗和绝句,就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点。平仄一说源于古音--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通称仄声。其中的平声分为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两声,即一声和二声;上声,去声则分别对应于三声和四声,入声情况复杂,就不赘述了。 七律七绝中,每句第二、四、六字要平仄相间,即“平仄平”或“仄平仄”;而第一、三、五七字平仄比较自由,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通俗口诀,虽然不甚全面,但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却是必要的。相对于五律五绝,就演变成“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了。

  三、相对与粘连

  相对是指各联中,出句与对句平仄要相对,这个相对主要看“二四六分明”,即句中二四六字是否一一相对。例如首句平起不入韵式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其中出句中的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这就体现了“一三五”的“不论”。 粘连是指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要一致,即平粘平,仄粘仄。同样的,这个粘连也是主要看“二四六分明”,例如首句仄起入韵式的首联对句和颔联出句分别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其中首联对句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颔联出句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

  四、对仗

  前面提到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要对仗。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分为工对,宽对,借对等等。 工对,须用同类词性相对,即名对名,动对动,副对副,助对助……,同时词类也必须一致,即天文、地理、花鸟鱼虫等等都要相对。例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宽对,即工对的“简化版”,只要求词性相对就可以了。 借对,指使用多意字,诗中使用此字的一个意思,而用另一个意思构成工对。例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其中,“寻常”还有长度之意,借来与“几度”数目相对。还有一种是借音,例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其中首字借“沧”为“苍”,与“蓝”相对。 总之,对于我们初学者,如果想创作较为地道的近体诗歌,做到平仄对粘和“宽对”范畴内的对仗就可以了。但是,毕竟时代有所不同,再加上文字只是形式,而形式是要为诗意这一诗歌的灵魂服务的,有时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此,大家作诗,兴尽为上。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