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培训 > 专业介绍 > 正文

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2)

[作者:]
2019-07-05 09:33

  当然,人工智能为教育升级赋能还体现在赋能学校,将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形成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赋能教育治理,将改变治理方式,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服务体系。

  人工智能缩减差距 为教育公平加码

  根据统计,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7.7%,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93.4%,超过六成的教师和近一半的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当然,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技术应用也可能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

  对于如何缩减新技术可能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实现教育公平?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郭军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利用“数字公平”缩减教育差距。他说,人工智能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促进教育公平,通过该技术可以把优质资源很有力度地、迅速地辐射到边远贫困地区。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做主旨发言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在本次大会上表示,要持积极审慎的态度,踏踏实实走好未来智能教育发展之路。“根据大、中、小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让人工智能新技术、新知识进学科、进专业、进课程。我们还需要引导老师,培养教师实施智能教育的能力。同时,我们也会更多地关注‘数字公平’,努力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加大投入、配置更多资源、提供更优服务,让技术弥合差距、缩小鸿沟。”

  其实,在国内的很多地方,很多学校都开始积极尝试与探索用技术将本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辐射。正如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会上所说,“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学习的范式将发生深刻改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状况将得以改变。”

  北京十八中避障小车展示

  以北京市第十八中为例,作为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训国培基地核心成员学校,该校在信息技术方面,不仅积极探索研发以国家课标为基础的校本课程,还形成了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带领方庄教育集群40余所学校,以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此外,该校还启动了教育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平台教师培训项目,借助智能双师互动系统,搭设远程教学平台,实现了北京和玉树地区教师研修活动的实时联动。

  当然,除了学校外,很多企业也在积极作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弥补因发展不均衡带来的“数字鸿沟”。

  学堂在线市场总监张德霞表示,“学堂在线“的主站注册用户数增长至2111万人,课程覆盖国内13大学科门类,平台课程数量达到2139门。“慕课平台上的课程不仅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优质的终身学习内容,同时,慕课平台上的课程更是服务高校教学改革,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课程进行教学。”据了解,截至目前,有81所西部高校通过学堂在线云平台及学分课的方式,应用优质慕课近3500门次,学习者达150多万人次,真正做到了让更多人享有公平且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据联想大象创新教室的技术专家姜廓介绍,"哆唯5G+VR云课堂"将打破时空的局限,充分利用技术解决教育资源不公平、素质教育难以实现的痛点。“我们就是利用这套解决方案与浙江杭州移动合作,在智慧教育方面的技术突破让教育精准“扶贫”落到实处。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为人才培养设问

  2019 年初,北京市东城区代表北京申报了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示范区明确要求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服务新模式,促进“课堂革命”的有效有序开展。此外,东城区还把小学人工智能教师梯队建设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马福贵表示,未来东城区的人工智能教师梯队建设将从传、帮、带、享四个层面开展。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做主旨报告

  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科技创新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教育本身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教育也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要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双管齐下”。

  据介绍,中国正推进建设1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加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研究团队和专门高级人才。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这一块,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科委都有过相关统计报告,通过数据来看,目前北京的状况是不错的。但是,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还是相对短缺,教育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撑还需进一步提高。”为此,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表示,未来,北京还将支持高校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加大投入人工智能领域学科,促进相关交叉学科发展,建设若干人工智能高精尖学科。开展“新工科”实践,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若干人工智能一流专业。

  同时,加快人工智能领域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优化“双培计划”招生方案,调整“外培计划”项目实施,支持培养贯通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的纵向复合型人才,掌握人工智能与经济、管理、法律、教育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北京市还将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问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基本问题,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加强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研究,推进建设人工智能领域高端创新平台。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等需求,建设若干北京实验室,并依托北京实验室加强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探索过程中有关伦理问题的研究。刘宇辉认为,伦理规范的理念,在全球都是相通的,加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这是一个自然的要求,也是一个必需的保障。

  后记:人工智能时代已来 积极面对共建未来

  无论是人机交互,还是虚拟现实,亦或是大数据精准推送,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从现实世界到理想世界再到虚拟世界,不可否认,人工智能让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空间更加多元。

  人工智能为教育发展赋能,人工智能为教育公平加码,人工智能为人才培养设问。未来已来,我们不能回避。未来已来,我们不能悲观。唯有积极面对,方能共建未来。

  正如5月18日,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闭幕式上,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10余个国际组织的约500位代表形成的《北京共识》中提到的:

  《北京共识》提出,各国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和学习系统性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加快建设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促进全民享有公平、有质量、适合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机会。

  《北京共识》强调,要将人工智能平台和基于数据的学习分析作为构建终身学习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健康状况、不分社会或经济地位、不分民族或文化背景、不分地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和学习机会。

  《北京共识》倡议,要支持对与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相关的前沿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创新的有效战略和实践,以期在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构建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国际共同体。

  以上就是“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2)”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推荐阅读: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1)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