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疏防堵,严禁滥用警力
最近以“翁安事件”和“云南孟连事件”为代表的群众性事件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滥用警力、滥用警械、强制措施等违法行为,不仅伤害了群众利益,破坏了警民、政群关系,而且践踏了民主法治,影响了社会安定团结,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一笔。
滥用警力百害而无一利,而目前滥用警力行为却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甚至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王牌”和“杀手锏”?究其根源就是政府和官员“堵民意”、“塞民情”、“滥民权”,心目中只有自己的“乌纱帽”,缺乏民主和法制意识,把人民警察视同“家丁”,发生问题,不去思考是否有深层次的原因是否侵犯了群众切身利益,是否存在官员渎职和失职,而让本该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警察推上一线,进行所谓的危机公关、亡羊补牢,制造了警民对立,引发了不该有的冲突。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如何严禁滥用警力?还需以疏防堵,疏就是“疏民意”、“重民情”“维民权”。
一、为政者要听民声、察民情、纳民意。在制定关系到群众切实利益的政策时,要站在群里利益的角度;在方案是论证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完善社会听证、社会公示、专家咨询制度,充分预见负面风险;在面对群众质疑和反对时,要及时回应、诚心解决。
二、切实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利来源于人民,人民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体。这需要政府公开政务,特别是公开财务,切实构建阳关政府、责任政府,创新政府、服务型政府。
三、改革政绩制度,特别改革是干部选拔制度。将民主推荐、民意考察、民主评测、实绩分析,任前公示制度纳入其中。当民众在选人用人环节的意见被吸纳,当官员必须重新掂量一项决策时为了政绩好看,还是民心所向。个人行为是否失范?甚至自己的“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是否符合群众利益,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可估量,民众在官员的前途与命运的话语权得以扩大后,政府和官员的行为,将主动向民众靠拢。
四、加强监督,特别是加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监督,抓住管人、管钱、管事的关键环节,实行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处的有效制度。完善监督体制,发挥好党内和党外监督优势,将人大监督、审计监督、政府内部机构监督、社会监督、司法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疏防堵,严禁滥用警力。需要政府和官员弯下腰,同别人一样高,多听多看,常听常看,必听必看,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让民情在第一时间得到体察,让民意得到充分尊重,让民权得到切实的维护。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彻底禁止滥用警力。
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
老掉牙
日前,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临时请假参加横渡珠江活动,赢得了现场广大市民的热烈掌声。一件远称不上轰轰烈烈的事,为何博得满堂喝彩?是广大市民刻意迎奉,还是由于当事人“位高权重”?皆非。
市民的鼓掌是由衷发自内心的,只因为张市长以亲身畅游的行动向市民展示了一个让人信赖的“看得见”政府。信息公开、决策透明,本就应该是政府责无旁贷之责,市长做了再正常不过的举动,竟然赢得市民热烈的掌声,难免让人尴尬,又发人深思。掌声不仅包含了对市长的敬意,更折射出近年来政府在百姓心中诚信的缺乏,表达了百姓对“看得见政府”的热切期盼。
“看得见”政府的缺位,主要是由于政府缺乏与市民和媒体的畅通交流,少了几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所致。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通畅的沟通机制。除了加强日常的政务公开工作之外,还应建立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特别注意发挥互联网作用,多渠道与民沟通,主要领导人应学习胡总书记,主动上网“了解民意、汇聚民智”。近期震惊全国的几起恶性事件都与政府与民沟通不畅有关,前车覆辙,不可重蹈。
二是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素质。政府任何一项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集体实施的公务员这一主体,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公务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政府的威信。加强培训,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公仆意识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极为必要的。多一些懂得宽容、富有行政智慧的公务员、决策者,自然多一些务实而明智的举措来取信于民。
三是建立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考评机制。把承诺的计划落实情况、整改措施纳入机关绩效考评硬指标,能有效抑制当今某些政府夸夸其谈甚至不着边际的承诺,有力打击在部分地方存在的缺乏求真务实、人浮于事的作风。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政府应有宽广的胸怀接受群众各种形式的监督和批评,在鼓励群众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通过监督打消群众疑虑,让种种“有罪推论”不攻自破,树立起政府在群众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形象。
今天,我们为以亲身畅游告诉市民治理珠江成效的张市长鼓掌;明天,我们将为把政治话语和政府决策放在广场上、大江中落地的“看得见”政府而喝彩!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