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补贴政策是指2014年度中国棉花协会进行对山东、湖北、湖南等九省棉花补贴。中国棉花协会11月5日称,2014年度对山东、湖北、湖南等九省棉花补贴为2000元人民币/吨,且以后年度的补贴标准以新疆补贴额的60%为依据,上限不超过2000元/吨。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棉花补贴细则最新消息,一起来看看吧。
棉花补贴细则最新消息
盼望着,盼望着,阳春三月,棉农期待已久的2017棉花补贴政策终于出台。那么2017年最新棉花目标价格是多少钱一吨呢,具体情况来看看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通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通知》,确定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三年一定,2017-2019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8600元,如定价周期内棉花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可及时调整目标价格水平。
据悉,2014-2016年,国家在新疆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试点已经结束,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对试点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委托有关机构开展了第三方独立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意见。按照201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调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改进补贴方式”的精神,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目标价格政策。
不仅完善了目标价格形成机制、定价周期,补贴方法也有所优化。通知指出,对新疆享受目标价格补贴的棉花数量进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补贴。补贴数量上限为基期(2012-2014年)全国棉花平均产量的85%,如此设置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蓝箱政策规定,在补贴金额上,改变黄箱政策在补贴金额上限约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4年全国棉花产量分别为683.6万吨、629.9万吨、617.8万吨,按此计算补贴数量上限为547万吨,高出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2016年对新疆棉花产量的预测。
政策补贴的杠杆作用
目标价格政策的核心,体现在补贴方面。比如,如何补、补给谁、怎么补、补多少、谁来补等政策细节,发挥着相当大的杠杆作用,也代表着国家的政策取向与综合考量。
以“怎么补”为例,在临时收储政策时期,国家对农民的补贴是通过委托中储棉总公司高价收购轧花厂加工的皮棉,从而带动轧花厂对农民的籽棉收购价保持在较高水平来实现的。但这种“暗补”为业内所诟病,不仅补贴效率低,且中间环节存在很大漏损——轧花厂拿到国家的钱之后,倒推收购价格,在这个环节,企业存在“打折扣”“截流”的空间,“漏损”严重。如今,目标价格试点后,国家将专项补贴资金通过基层政府直接发给农民,不再有中间环节漏损,也不再产生储备棉库存费用和利息支出,资金补贴效率大幅提高。
不过,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贸易研究室主任翟雪玲等人曾刊发文章称,目标价格水平从近三年实践看,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目标价格的制定更加困难,最终成为不同部门、不同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由于不同主体、不同部门利益诉求不同,政策观点不一致,对产业发展认识也不同,各方意见分歧越来越大,导致目标价格的制定越来越难。二是市场主体对目标价格水平预期不明。2014-2016年,尽管棉花生产成本在增长,但棉花目标价格持续下调,未来是否还会继续下调拟或如何变动都无法明确,不利于市场主体生产决策。
另外,补贴的可持续性还需要考虑国际规则。
按照WTO规则,我国实行的目标价格补贴属于“黄箱补贴”,其补贴额度受到微量允许上限约束。按照入世承诺,我国特定品种“黄箱”补贴额不得超过该品种当年总产值的8.5%。从实践来看,连续两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补贴额度都受到了补贴上限的约束。如果未来不采取措施规避将有可能引发其他成员国质疑并引发贸易争端。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实行三年以来,在资金补贴和发放方式上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减少面积部分补贴,加重产量部分比重(2016年新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规定90%按照产量部分补贴,南疆四地州棉农享有10%面积部分补贴),并且在补贴发放方式上也是从充分从棉农利益出发不断进行完善。
2014年分四次发放,不仅兑付持续时间长、而且给统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困难。2015-2016年(分两次发放)则优化发放流程,缩短发放时间,早日让棉农拿到补贴款。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改进补贴方式,可以预见,2017年棉花补贴政策和标准、发放方式等将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以上就是关于棉花补贴细则最新消息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