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至5月是201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的高峰期。记者了解到,近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的校园招聘会密集举行,招聘规模都在一两百家单位以上。
从近期的招聘会来看,由于经济回暖,很多企业的招聘规模都有所扩大,对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提供的薪资也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出消息,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这些数据让求职者们感到了不小的就业压力。面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毕业生们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进行选择。
“北上广”的发展机遇更多?
“在大城市中发展。”这是很多大学生求职多年一直未变的“方向”。有资料显示,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绝大多数都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天津等经济较发达的一线城市。
出生在大庆的李伟强,几年前,他考入了北京一所高校。上学时,他的理想就是毕业后能留在北京。如今毕业3年多了,他也成为了“北漂族”,但由于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3年之间他换了5家单位。为此,父母很是担忧,特意为他在当地找好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多次劝说儿子回家来。但李伟强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已经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北京的发展空间更大,“我们那个地方,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比,就是一个小屯子。你说在那儿咋能有出息?”
像李伟强这样的毕业生还很多。他们呈现出我国就业形势的普遍状况:一方面,就业几近饱和的一线城市仍然是很多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地点,他们宁愿“漂”在一线城市,也不愿意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人才缺乏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甚至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表示,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越来越多,我国经济结构也出现了巨大调整。许多二三线城市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根据智联招聘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劳动力需求之间的比例为1.38∶1,到2010年这一比例就变为0.99∶1。也就是说,2010年我国二线城市的劳动力需求已经首次超过了一线城市。
“各地就业信息沟通不畅,高校毕业生掌握的二三线城市就业信息有限,是造成他们不愿去二三线城市、毕业生区域配置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曾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还分布在一线城市,这就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只知道所在城市的就业信息,根本不了解其他二三线城市的就业需求与状况。“他们的思维也还停留在多年前,认为二三线城市没有机会。”
对此,曾教授表示,政府应建立全国性大学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使地区间的就业信息沟通通畅起来,让高校毕业生了解二三线城市的就业环境与职位空缺状况。同时,二三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应该重视引进人才,通过各种方法,吸引外地优秀大学生,并留住他们。
国企招聘占绝对优势
在各大学的招聘会上,国企普遍受到求职者的青睐。如今,大学生的求职心态越来越趋于理性,更注重工作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对于户口、培训机会、晋升空间等隐性福利更加关注,这也使得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更受追捧。
在北京科技大学校园招聘会上,中都物流有限公司在招聘启事上特别注明了“国企”二字。求职者在他们的招聘展位前排起了长队。“上面写着国企,所以比较吸引人。”北京科技大学李同学说,“国企一般都能解决户口,工作还稳定,也不用经常加班,能进去当然好啊。”
“过去,大学生求职选择外企和民企,因为他们的体制和机制相对来说比较灵活,还有不菲的收入和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空间等。但是现在国企的工资也提上去了,福利待遇比较好,而且各方面规章制度都健全,最重要的是稳定,所以大家都愿意去了。”采访中,不少求职者这样表示。
其实近年来,“国企热”正持续升温,不光是大学毕业生们拥向国企怀抱,不少工作多年的职场人也开始有意向国企靠拢。
三年前,李红毕业于北京某大学。毕业那年,她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其中就不乏中国电力、石油石化企业等国内知名国企。但经过考虑再三,她最后去了广州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由于能力突出,很快她就从普通的技术员升到部门主管,“虽然一路艰辛,但收获很大。在民企工作,用不着搞人情关系,只要有能力就有用武之地。”李红表示。
由于有能力,有技术,还有科研成果,李红在行业中还有点小名气。所以,有两家国企一直“跟踪”她,有一种随时都要将她“挖”走的决心。随着“国企热”持续升温,她也有所动摇了。不久前,她向企业递交了一封辞职书,投入了国企怀抱。
“向钱看”也不是一件坏事
黑龙江的王丽桐半年前大学毕业,她直率地说:“对于我来说,找工作时,薪酬是第一位的。现在物价这么高,工作后就面临着房租、电话费、电费、水费、交通费等多项开支,如果月薪就两三千元,根本就不够。”
因此,她找工作的目标就是能提供每月4000元以上的单位,“我的学习成绩很好,能力也不差,为什么就不能找到一份薪酬满意的工作。”
虽然跑了不少招聘会,但是在工资方面总是高不成低不就。但她依然很自信。她说:“我对于单位性质不挑剔,不管是国企、外企还是民企,只要专业对口,待遇达到我的要求,我就会接受。我也会努力干好工作。”
与王丽桐不同,李兵兵更加务实,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考研。在李兵兵看来,学历与收入是成正比的。如果是本科毕业,要想一个月拿到四五千元,还有些困难。等我研究生毕业了,再找工作,应该就没问题了。
有调查显示,在27106份有效问卷中,期望月薪选择在1000元到4000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3%左右,其中2000元~3000元的薪金线为更多学生所接受。此外,选择2000元~4000元为月薪期望值的人数比去年同期有显著上升。
对此,不少专家认为毕业生求职时,看重薪酬待遇无可厚非,首先,现在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职业仍然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所以薪酬永远是劳动者关注的重点。其次,一般来说,薪酬收入是与你的能力和贡献相联系的,与你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多少密切相关。薪酬待遇的高低是评判一个人工作能力、业绩是否优秀的一项重要标准。薪酬待遇高,说明你的专业知识高,工作能力强。
“从这个角度说,‘向钱看’”也不是一件坏事。但毕业生应该把准薪酬待遇的这个内涵,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有意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一旦工作能力和业绩提高了,企业自然会给予相应的薪酬待遇。“专家表示。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