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就像空气、阳光、水分一样,是人体必不可缺的“营养”。它可以保护大脑消除疲劳,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增强肌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但是有些人夜间常会“睡不着”,导致白天头晕脑胀、身体不适等。而有些人又把睡眠问题看得过重,要求自己一天必须睡足几个小时,否则就认为是睡眠不足。其实失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眠和对失眠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证明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因为缺乏睡眠而死。相反,为失眠而忧虑,陷入失眠的误区对你的伤害程度远远超过失眠症本身。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失眠。这里就请专家为广大读者谈一谈失眠症,希望它能对您有所帮助!
难睡,易醒,你失眠了!
失眠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这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或清晨易惊醒、频繁醒转、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等。患者日间思睡,同时兼有头痛、心悸、健忘、困倦、精神不振、疲乏、烦躁、易激惹和抑郁等症状。应该强调指出,失眠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它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紊乱。我们临床上一般认为每周超过4个晚上且连续3周以上,入睡潜伏期大于30分钟或睡眠效率(指实际睡眠时间与上床至起床时间之比)小于85%者即为失眠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生率正不断上升。我国最近一次调查统计,目前失眠症患病率为35%左右,17%的患者认为失眠严重影响了生活,在失眠的患者中有85%未得到恰当和有效的治疗。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心理因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所造成的焦虑、抑郁、紧张、激动、愤怒或思虑过多均可引起失眠。
生理因素:精神紧张、饥饿、疲劳、性兴奋以及一些疾病,如关节炎、溃疡病、心绞痛、偏头痛、哮喘、心律失常等都可引起失眠。此外,随着年龄的上升,睡眠效果也可发生变化而引起失眠。
药物因素:饮酒、药物滥用、药物依赖及戒断症状均可引起失眠。常见的药物有兴奋剂、镇静剂、甲状腺素、避孕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不良的环境和习惯:不良的环境或坏习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影响睡眠。如噪声、光线强弱热冷都可使人失眠,过饱或饥饿,临睡前剧烈运动及作息无规律也可影响睡眠。
睡眠“小”问题,说“小”也不“小”
失眠的程度有轻有重,对于失眠大家首先要建立一个重要概念即:夜间的睡眠质量与白天的生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失眠不仅仅是晚上睡不着,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除了有疲劳的感觉外,还会有其他的异常表现,如表现为第二天无论是精神运动(如:反应时间)还是心理运动(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均会表现为降。尤其是晚上失眠后导致的白天昏昏欲睡很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如交通、工作意外和心理痛苦等。据统计,白天昏昏欲睡是50%的工地事故、45%车祸事件的主要原因。
患了失眠症后,只要初期及时治疗并治疗得当,失眠症状一般两三个星期就可解除了。合理治疗失眠症的前提是诊断,目前对失眠症的诊断还不能令人满意,最重要的原因是失眠症还没有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70%的失眠症患者不看医生,这些失眠者往往在最初失眠时没有给予重视,也不了解失眠的正确处理方法,“以为自己能扛过去”。这说明多数患者没有将失眠症看作是躯体的一种异常,或者不够严重。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默默地忍受痛苦,直到有一天彻夜未眠时才去求助医生,导致错过了治疗失眠的最佳时机。此时,短暂的失眠已转化成了慢性失眠,而慢性失眠要彻底康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此外,睡眠质量在常规体检中和综合医院门诊时也常被忽略,患者一般不愿提及自身的睡眠问题。其实,将睡眠评估作为体检的常规内容,可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由药物或精神因素导致的失眠。所以,失眠者应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失眠时一定要去看医生,同时多了解一些睡眠的知识和处理失眠的方法,千万不要忽视任何“小”的睡眠问题。
安眠药,别当成“好朋友”
谈到失眠的治疗,首先要了解其潜在的因素是什么,并加以对付方为上策。但许多病人往往只看到失眠的问题而忽略了潜在的因素,如心理压力导致的失眠除了对付睡眠之外,还应该同时注意压力的减除和心理的调适;环境嘈杂引起的失眠,那么只有设法适应或改变环境。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情况,仅仅是拼命对付失眠,这样等于只知斩草不知除根,到头来多半是白费工夫。话是如此,但要把理论落实在生活上,有时也并不容易。例如迁地为安就不是人人能做到,房价顶天的地区说搬就搬,岂是易事?再如工作压力引起的问题也往往不易解决。因此,失眠了除了自身的心理调节外,借助外界的帮助尽快恢复健康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借助外界的帮助最重要的是要看专科医生!最要不得的是自己买药吃。在临床上,常遇到这样一些患者,由于严重失眠不得不靠安定类来催眠,而且往往越吃越多,久而久之便与安定成了“好朋友”。这种现象在中老年患者中十分普遍,他们往往觉得安定多服点没关系,每晚睡眠前必须服用,并且整夜反复使用,一旦不用安眠药就难以入睡或整夜不睡,全身有不适感,还会出现生理、情绪、行为以及认知能力等异常,我们称其为戒断综合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物上瘾了。长期服用安眠药除了成瘾外,还会有其他一些不良的反应:如过度镇静、耐药、攻击行为和抑郁、记忆问题、过量中毒等,这不啻雪上加霜,得不偿失。
因此,服用安眠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短期使用安眠药(2~4周)几乎无依赖和停药难问题,故易短期服用(2~3周)或断续服用。此外,安眠药应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如白天可用镇静药,晚上用安眠药等。
对于目前正在服安眠药的患者则不宜突然停药,应逐渐减少用药量和次数,阶梯样下减,这样可有效地防止戒断综合症的发生。若担心失眠复发,还可选用一些无依赖、成瘾性的制剂来快速而安全地撤除成瘾药物。对安眠药依赖的处理方法主要为:逐渐停药会显著减轻停药症状;对有药物依赖史者慎用;将短效改为长效的安定,每2~3天递减总量的10%;一般在2~4周内非常缓慢地撤药,所有的病人都能停掉。
心理治疗,标本兼治
正确的失眠症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其原则是:①针对患者的病情,选择一种特殊的行为治疗方法进行治疗;②同时配合药物辅助治疗;③教育患者重视睡眠问题,但不能诱发因过分担心而影响治疗;④治疗的目标应该循序渐进和现实;⑤治疗伴随的其它障碍如抑郁症。因此,目前关于失眠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消除干扰因素,恢复睡眠节律;查找引发病因、疾病;采用心理疗法或行为矫治疗法;综合医疗仪器诊治和中西医药疗法。
心理活动能影响躯体功能和健康,而社会环境变化能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这些事实早已被证实。当来自各方面的应激因素,如生活的打击、学习和工作的紧张、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会使人体产生一种心理生理反应。而超过限度的应激,强烈而持久的心理社会刺激,会使机体某些功能产生连续性偏高,导致神经递质、内分泌等系统的多方面功能异常,进而造成大脑或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大脑的功能调节失常,常易出现失眠就不足为奇了。可见,心理因素与失眠是密切相关的。
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对这种原因引起的失眠,药物及其他疗法只是对症的辅助措施,唯有心理治疗能治本。心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患者寻找造成失眠的心理因素,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疏导、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适应能力,重建心理平衡。至于因为对睡眠缺乏正确认识而导致焦虑,使失眠加重的人,下面的观念有助于改善睡眠:要有一定的体力活动,疲劳了自然容易入睡。在睡前应保持心情平静;每个人入睡时间的长短不同,不必顾虑;所需睡眠时间也因人而异,只要没有严重的睡眠不足感,就无需为睡眠时间较短而担心;任何人的睡眠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并非每晚都睡得一样好。总之,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起居作息习惯,这对于治疗失眠症和预防失眠症的反复都是很有效的的。
教您6招,睡个好觉
失眠症康复的关键是及时正确的治疗,但如果您能在治疗的同时再能遵守下列睡眠守则,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不信您不妨试一试:
1.每天早上或下午定期有氧运动可以帮助睡觉;培养业余爱好,丰富生活。
2.睡前避免接受强的刺激,灯光暗一点,洗一个热水澡放松一下,避免进行兴奋性的活动(当然性活动除外),避免恐怖性的书籍或影视,避免与人争论;避免茶、咖啡和酒,尤其是在下午或晚上;睡前几小时不吸烟。
3.晚上请抽空处理在脑子里的问题或想法,至少在睡前1小时进行。你可写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或困难,千万不要让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烦人。
4.临睡前若感到饥饿,吃少量食物可以帮助睡眠;如果不能很快入睡,应该立即起床,到另一间房间去,做一些放松的活动,避免感到灰心。如果在半夜醒来,不要看钟,请继续转身睡觉。
5.定时起床和休息,即使在周末也请定时,这样有益于生物钟的建立。
6.白天不能有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在晚上的睡意,也会减少自己想要睡的时间。不用担心每天只晚上睡几个小时会影响白天的警觉性和活动能力。只要白天的警觉性和活动能力良好,说明已经睡够了时间。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