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消沉,会导致性格孤僻。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情绪低落的心情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家长必学两大方法,让孩子走出低沉情绪。
方法1:启发孩子思考
消沉的孩子不用眼睛看周围的一切,遁入自己的思绪中,钻入了牛角尖。家长想把孩子拉出,让孩子听家长的话显然不容易,不如伺机给孩子的思绪中增添一些新的元素,让他们自己思考。很多事实证明,孩子有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他们只是涉世不深,很多事情没有经验,不容易在思绪的乱麻里找到头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的思绪找到头绪和方向。
这里最难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听家长的一些提示。需要几个条件:首先是孩子不讨厌家长,其次是孩子对家长有几分信服,再有就是让孩子感觉到听你的话对他确实有帮助。
如果孩子一贯对家长有抵触心理,一句话都不想听,就要求家长要机智,在孩子情绪反常地时候,对孩子的态度要恰当,既不要大呼小叫地批评孩子,也不要过分同情孩子,更不要和孩子一起喊冤枉,因为此时孩子的心思杂乱,极端情绪化,对相同的意见和不同的意见都反对,家长很容易被矫情的孩子三言两语就噎得没有话说了,不如冷静对待,不褒不贬,等待孩子平静时,把我们的问题抛给孩子。
让孩子信服家长,真不是马上就可以做到的。还有一个办法是请家长寻找一个孩子比较信服的人,对孩子提出一两个问题,然后不再说下去,给孩子时间思考,看孩子有什么转变,再提出新的问题。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的语言,如:
l 你准备一直这样下去吗?
l 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都走出来了。
l 这样下去对你和我们大家都不利,你痛苦我们也难过。你想想是不是呢?
l 我曾经也……,我很理解你,后来我选择了做事情,做我必须做的事情。
l 你可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l 如果这样痛苦下去可以有一个好的结果,我愿意陪你。
l 社会上人很多,一个颓废了,社会不会在乎,而我们在乎,你知道吗?
l 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帮助你!
……
抓住机会,简短明了,不等孩子烦躁,家长就离开了。孩子看到家长走开,知道家长不是要教育自己,也不是要长时间烦自己,心情会平静很多,家长简短的话,因为没有其他信息刺激孩子,可能引起孩子的思考。看到孩子行为有所改变的时候,请不要旧话重提,可以问问孩子,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表示愿意帮助他。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家长交流,避免消沉形成孤僻的性格。
◆注意事项
¤ 家长对孩子的要有耐心。很多时候,教育的境界是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家长的急躁,势必激起孩子的逆反,教育的计划就更加难以实施了。
方法2:给孩子提供逃避烦恼的机会和方式
很多孩子因为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逃进了网吧,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也是孩子的自我保护。我们不希望孩子逃进网吧,就要给孩子一个可以逃的地方,缓解心中的郁闷,有机会思考问题。此时,家长最好离孩子远一些,不去打搅他,支持他所自己喜欢作的事情。孩子们喜欢音乐,把音响开得震天响,抱着吉他不吃不喝不学习地弹个没完没了,或者带着耳机,凡人不理,谁叫都听不见……此时,家长不要制止,这是孩子放下眼前烦恼的一种方式,如果家长严厉制止,孩子就会逃出家门,逃进网吧。
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笑话、漫画、故事书,帮助孩子分散注意力,说不定在那里笑话或者故事中,孩子会有所醒悟。家长也要有意识地给孩子找一些书籍,报纸看,也是为了开阔孩子的眼界,正确的思考问题。
不可忽视的是,很多问题是家长和孩子现阶段无法解决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意对家长说出自己烦恼的原因之一。既然无法解决,家长就要提醒孩子:把问题放一边,做应该做的事情,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当务之急是学习,学习的节奏很快,耽误几天还可以,时间长了,就会跟不上班里的学习了,损失更加惨重了。告诉孩子,谁也不能代替你想事情,要自己摆脱烦恼,去上学,去学习,去和朋友玩耍。
方法3:调整家庭气氛
家长需要检查一下,不是自己就是一个较真的人,影响得孩子也容易认死理?是不是家长对孩子只说对错,而很少解释原因?是不是家长的情绪就消沉,常常有牢骚话在孩子面前说出来?很多的孩子消沉的孤僻是暂时的,只要开导的及时,孩子们会很快走出来,若是长时间抑郁,萎靡不振,就可能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家长要看看自己的家里是不是有不适合孩子心情放开的气氛,如妈妈总是挑剔家里人所以的错误,或者爸爸嘴上说原谅别人,但依旧很长时间不高兴,孩子回家就觉得厌烦,想逃进自己的房间,不愿意和家长多说话。这样的家庭需要进行调整。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