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究竟有多少君子,绅士?一个人都是由婴儿的无知到接触社会,认知社会。不得不承认,我们逐渐有了判断是与非,贫与富,俗与雅的能力,这是进步的,而随之我们的虚荣心同样在与日俱增,我们潜意识地渴望得到别人的尊敬,渴望朋友,于是便义无反顾地向着社会认同的一类人的样子转变,终于变“好”了,变“绅”了,变“淑”了。但在无意识的中,这一过程也就成了被判人本性的过程。经过一路对自己的叛逆塑造出了一个绅士,不禁质疑――光滑外表包裹的是否稍带丑陋色彩的人的本性?
很多人对人造美女亮仔颇为反感,认为那不是人的天然美所以算不得美。可见人们还是崇尚自然的。就是不知这些人在面对“人造品格”“人造君子”“人造绅士”面前还是否坚持他们的自然理念。
话说回来,就连我自己也怀疑——如果我们不刻意地改变我们的本性,那这个社会将是一群兽性未脱的动物在统治,多么可悲!多么可怕!再深想,如果真是那样毕竟有比我们更适合统治地球的生物出现吧,那他们的本性会是完美的吗?哈哈,也许这问题太深奥了,我是搞不懂的,就像人永远不能知道宇宙外面是什么一样,尽管我们太想弄懂。
随笔
秋天的果实感谢风吹雨打,才有了成熟的筋骨;感谢光照日晒,才有了成熟的俊秀。是的,没有风雨光热,它不可以走向丰硕走向成熟。
风吹雨打是痛苦的,人们都尽可能逃避它。平坎,安逸是许多人所渴望的。但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没有经过灾难的是一堆垃圾。”
没有风吹雨打,人们不懂得什么是坚强。一张从未出过海的风帆,一旦在海上遇到风暴,就注定不能控制方向。
没有风吹雨打,人们就不懂得什么是忍受。只有懂得忍受的人才能最终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不懂得忍受的人很容易在困难面前放弃。
没有风吹雨打,人们就不懂得进步。苦难是台阶,正是这一个个的苦难台阶,才可能登上成功的高台。
没有风吹雨打,人们就是一潭死水,静止而没有前进的动力。瀑流正是经历沙砾阻石,忍受痛苦用自己的流动的身躯与之搏斗,最终到达峭崖,纵身一跃,一泻而下,气势磅礴。蝴蝶能够冲破茧的束缚,翩然起舞美丽身姿与花丛中,正是因为在努力挣脱茧的过程,使自己翅膀充了血,变得强健有力。而历史许多为人称颂的能人,也是因为他们能经历一番艰辛,最终实现自己理想,李时珍不经历千山万苦,跋山涉水,怎能铸成本草纲目。爱迪生不尝试世间千万种金属材料,怎能发现最适合作灯丝的钨。红军不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不经历艰苦岁月的磨练,怎能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功臣。
我们应感谢风吹雨打,就像果实感谢风霜雨雪一样。怀着勇敢的心去迎接苦难的洗礼,怀着感恩的心接受上帝赐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
大自然启示
你是否看过一群小小的蚂蚁,在墙壁爬动著 它们时时抬著像沙子一般小的食物,成群结队的走动.那细小的身材,生命十分柔弱,只要被人一压,它的一生,可能就这样结束.蚂蚁虽然渺小,但非常团结.一只蚂蚁找到食物,由於食物的体积太大,自己无法搬运,它便立刻回巢,通知夥伴,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就能成功了.我们也是一样,如果不能团结,像一盘散沙一样,一点力量都没有;如果能合作,在做人处世上就能屹立不摇.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区,那里酷热无比,还有许多恶毒的猛兽,处境十分危险.但是仙人掌生活在那里许久,却不见它绝种,这是因为它为了适应险恶的环境,长出了尖锐的刺,使动物们无可奈何.这似乎告诉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外在艰苦的环境,要靠自己坚强的毅力去解决.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是这个道理.
大自然中,给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了,只要用心体会,都能让我们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体认,像仙人掌,蚂蚁,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 ?
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因该保护大自然,不能丢垃圾、吐啖、砍树.接着,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村,他不爱保护大自然就砍树,拿树做成椅子和桌子,不久,哪个村里人觉的房子旧了该换新的。人们都去砍木做房,房子做好了,那里村字的人都高兴的叫了起来,有的骄傲到比谁的房子美就这样子人们天天都砍树。
不久洪水来了,洪水把村庄全毁了,越漂亮的房子都给凶猛的洪水冲走了因为没有数的阻挡下着些房子都被冲走了,这里都变成废区,这个故事给大家不要乱采地。
大自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有人破坏呢?让我说吧!因为有人没地方丢,没办法就丢到地下,有的人以为丢垃圾就这么一丢多没家教,还有在我们的班里有人把苹果不吃在上面画画多可恶,还有的吃香口绞吃了吐在地下让值日生添麻烦,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学习听,那一群一群的蚂蚁帮的小骨头是教我们团结,那蜜蜂去采蜜是教我们勤劳,你看大自然多么美好,去破坏它舍得吗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