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人都会关注每天的疫情变化情况,而我们也十分关注疫情的病态发展信息!那么,钟南山回应新冠肺炎源头!说了什么?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吧!
钟南山回应新冠肺炎源头!说了什么?
3月18日,在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46场疫情防控通气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源头在武汉。没有搞清楚以前就随便下结论,是不负责任的。
近80%急性传染病来自动物 吃野生动物是陋习
钟南山表示,从过去几十年急性传染病的发生情况来看,近80%都是从动物来的。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有的地方吃野生动物,一些动物所带的病毒就往往会传给人。
钟南山说,果子狸已明确是SARS病毒很重要的中间贮主。这一次,有些线索指向病毒的源头是蝙蝠,另一个研究发现穿山甲含有高度类似的同源性病毒。“市场上很多野生动物都带有冠状病毒,它们本身不会发病,但吃它们,就会出大问题。”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已经爆发3次冠状病毒疫情,SARS、MERS、新冠病毒。“现在还不清楚,这个病毒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之前就有的?谁是第一例?以前有没有?我不相信只是穿山甲携带,可能还有别的。”
“滥吃野生动物是人类的陋习。”钟南山认为,很有必要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这是一个人类的疾病,不是一个国家的疾病
“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不一定发源在中国。”钟南山说,“我们需要与国际更紧密的合作。这是一个人类的疾病,不是一个国家的疾病。” 目前,广州医科大学已经和国外大学加强合作。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国的制度优势正在体现。钟南山认为,针对有些国家疫情蔓延较快的情况,钟南山认为中国的机制做法可以参考。“所有急性传染病,首先要控制上游,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这是最关键的举措。其次是收治上要到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不能靠所谓的“集体免疫”解决问题
钟南山表示,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到了如何对新冠病毒进行防控,高传染性疾病都有指数级的暴发期,新冠病毒的平均传播系数接近3,是非常高的。病毒大暴发带来了很多问题,包括病房、医护人员的缺口等等。我们学到了联防联控,从源头预防,这是最古老但有效的方法。
往后很重要的是,不能靠所谓的“集体免疫”解决问题,冠状病毒并非一次感染终生免疫,现在还没有这种证据。
下一步是要生产出有效的疫苗,这个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很好的国际合作。
钟南山说,希望加强国际的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比如联防联控机制和早发现、早隔离等。他很愿意与全球及时交流掌握的防控有效方案和治疗方法,这样更加有助于控制疫情。
钟南山:中国方案可供其他国家借鉴
钟南山表示,很多欧洲国家已经这么做了,比如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已经封城,但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些。封了城,但城里还在喝咖啡聚会继续开,这个就起不了作用了。还有,核酸检测的下放,医院可以做了,不用通过CDC。
这两个月中国的经济是停摆的,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但是人民的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换来了老百姓的平安。
现在很多国家是这么做的,程度可能不太一样。两者之间抓好平衡,根据各国不同的特点、人口密度等来考虑。
中国的做法是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现在要在外防输入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复工复产。中国是1月23日到2月4日、5日,高峰就下来了,实际上就是两周。一个月以后,回到大爆发以前的数据了。这是最好的办法,对其他的国家希望有所借鉴。
输入病例的感染性可能很强,一点都不能放松
钟南山表示,现在对输入的病例要高度警惕。现在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一波疫情,我们国家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第一波新的病人有一个特点是传染性很强。此外,这些病人在没有症状的时候就有传染性,这样的输入性病人是要特别注意的。这些病例有时候感染性很强,一点都不能放松。
最近,一些外来的、特别是高发地区来的病例没有症状,但是就做了核酸检测发现呈阳性,因此对输入的病例还是要进行核酸检测。钟南山特别提醒,第一波输入的病人不要单看症状,一定要做相关的检测。
我国的强力防控换来百姓平安 方向是对的
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钟南山说,过去两个月,我国强力防控下了很大决心,哪怕经济上受了损失,也把人的生命健康和平安放在第一位,我觉得我们做到了。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但换来老百姓的平安,这个方向是对的。
以上就是关于钟南山回应新冠肺炎源头!说了什么的有关内容介绍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工作启动!改了什么
2021-07-09 14:57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39
2021-07-08 14:27
2021-07-08 14:26
2021-07-08 14:25
2021-07-07 15:33
2021-07-07 15:32
2021-07-07 15:31
2021-07-07 15:08
2021-07-07 15:06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