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培训 > 高等教育 > 正文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预测试题(8)

[作者:胡余]
2010-11-29 10:04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逻辑填空

  1. D[解析] 汉文帝确定元宵节,是其亲民政策的体现,给百姓带来的显然不是具体的祝福,排除A、C。文段讲的是元宵节的起源,因此强调的是其历史开创性,因此第二空填入“先例”更恰当。故本题答案为D。

  2. A[解析] 第一分句要表达的是一些人在才干和能力上具有明显优于一般人的表现。“突出”和“出色”的程度不深,不能体现出人才的明显优势。“超常”通常与“水平”搭配,而“超凡”则常与“能力”等词语搭配。由最后一个分句中的“识才任人”可知,第二空应填“任用”更合适。本题答案为A。

  3. B[解析] 从第二空入手,“根基”通常用“牢固”等词语修饰。文中用了“深厚”一词,强调的是内涵的丰富。“底蕴”指的即是事情的内涵、内情,“深厚底蕴”是固定搭配。由此可以排除A、C。文中说的是“恢复大运河的文化记忆”,因此对于运河文化应该是“重建”,而不是“开创”。故本题答案选B。

  4. B[解析] 第一空之前的一句说的是网络文学受到批评,之后一句说的是专业批评家对网络文学的不屑。前后所述的态度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反差”,而是互为“映衬”,排除A、C。“坚不可摧”指非常坚固,摧毁不了。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精神、信念。“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不堪一击”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风俗不易改变,含贬义。第二空应填入一个意含固执的词语,“根深蒂固”最为适合。故本题答案应选B。

  5. C[解析] 文段主要讲的是苏州折扇的历史发展,因此第一空应填入体现其历史性的词语,“源远流长”比“堪称精湛”更合适。“延续”指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历史” 指过去的事实;“秉承”指承受,接受(旨意或指示)。这三个词语均体现不出折扇在历史中的不断发展。“传承”指传递,接续,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文中描述折扇技艺,用“传承”最为恰当。故本题答案为C。

  6. D[解析] 某一个民族所体现的特性和拥有的文化归结起来便形成一种文明,而一个地区的包容性就表现在对不同文明的接纳和融合。第一空填入“元素”、“民族”或“文化”都过于片面、狭隘,最恰当的词语是“文明”。“升腾跌宕”形容音调或行文富有顿挫波折,有起伏。不能用来形容历史。“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一波三折”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最后一句说的是锡拉库萨经历过的鼎盛时期和低谷时期,用 “跌宕起伏”最为贴切。答案选D。

  7. A[解析] “避免”指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减少”是在经济失败的情形发生后尽量降低损失,没有预防的意思。“规避”通常与“风险”搭配,而不能与“损失” 搭配。排除B、C。从“非正式对话机制”到“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体现的是二十国集团地位的根本性的快速的变化,因此用“转换”或“转变”都是不妥的,只有“跃进”一词可以表现出二十国集团跨越式的变化。本题答案选A。

  8. C[解析] “胶柱鼓瑟”的意思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显然第一空应填入“雨后春笋”。“堪称”意为可以称作;称得上。“号称”指宣称,扬言。“堪称”为他人的评价,“号称”多是自己的评价。第二空应填“堪称”。答案选C。

  9. B[解析] 本题从第二空入手,空缺处的词语所要搭配的宾语是“文物”,不能用“表现”和“展现”,所以首先排除C、D。“主办”即主持办理,强调的是某一组织的主要作用,而文段中并没有体现出三家博物馆在这次活动中的主次地位。“举办”即举行活动;办理事业。第一空应填“举办”。本题答案为B。

  10. C[解析] “价值”在这里指用途或积极的作用。“价值”可以用“极高”来形容,而“意义”应该用“巨大”来形容。排除B、D。“广阔”和“广袤”都有广大宽阔之意,但后者多用来形容自然环境,“广阔”一词适用的范围则比较大。原句中修饰前景应该用“广阔”。答案选C。

  11. A[解析] “凸显”指清楚地显露。“突现”指突然显现,强调突然性。“突显”指突出地显露。句子原意是金融危机使西方制度上的问题清楚地暴露出来,并不是强调问题出现的突然性,排除B项。“缺憾”指不够完美,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缺陷”指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前者强调的是主观上的遗憾,后者则比较客观。对于制度上的问题应该用不包含感情色彩的“缺陷”一词更恰当。排除C、D。答案选择A。

  12. C[解析] “置疑”指加以怀疑,“置”在这里是设立、布置的意思,与第二空前面的“加”意思重复。“质疑”指提出疑问。许多人盲从于“欧洲文化世界第一”的观点,没有提出疑问。这里应该用“质疑”。对于盲目推崇西方名牌的现象,句子原意是指责其没有根据,应该用“滑稽”。而且,这种现象也并不是中国人和印度人明显或显著的共同点。本题答案应选C。

  13. D[解析] 原句要表达的是真正伟大的艺术家更看重解决问题,其次才是个性的表达。由后面的“个性和表达自我”可知,第一空应填“表达”。对于把个性放在首位的艺术家,原句是持否定态度的,因此第二空选择“蹩脚”可更为恰当地表明句意。故答案为D。

  14. C[解析] “炽热”指温度极高、极热,用来形容经济不恰当。“盛世”指安定兴盛的时代,作为名词也不能用来修饰经济。“高涨”一般用于形容人的情绪。“炽盛”指兴旺、繁盛,此处用来形容经济的繁荣是最恰当的词语。“猝不及防”指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适用于已经发生的情况,对于“预示”的情况不适用。“跼天蹐地”形容处境困窘,戒慎、恐惧之至。“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描述社会灾难即将爆发应该用“迫在眉睫”。本题答案为C。

  15. D[解析] “积弊如山”指长久积累下来的弊端、弊病像山一样多。“杯弓蛇影”指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句子的意思是因为害怕药物引起不良反应而放弃用药是荒谬的做法。这里的放弃用药是因为害怕不良反应,不是“无端”的,也不是“暂时”的,而是偏激的“完全”放弃使用。故本题答案应选D。

  三、语句表达

  16. B[解析] 本题的解题点在于成分残缺。具体解析如下:选项A中虚词“对”的误用使后半句缺少了主语,修改方法是将“对”字删除;C项中“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的活动”是个介宾成分,介宾成分是不能充当主语的,修改方法是去掉“通过”或在“通过”前加上“我们”;D项应去掉“随着”,主语就变为了“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或者去掉“使”,主语变成了“人们”。本题选B。

  17. D[解析] 选项A中的“降低”和“经济负担”搭配不当,可将“降低”改为“减轻”;B项语序不对,正常的逻辑应是先“广泛征集”再“精心筛选”,所以应将二者在句中的位置互换;C项缺少成分,即缺少“提高”的对象,应在句末加上“的认识”。本题选D。

  18. B[解析] A项可以理解为“本月15日前”去开会,也可以理解为“本月15日”前去开会;C项中的“自己”指代不明,引起歧义,即“自己”可以是指“老师”也可以是指“我”;D项中的“其他学校领导”可以理解为“其他学校”的领导,也可理解为“学校的”其他领导。故本题选B。

  19. A[解析] B项中的“数百位”可以是死难者的数目,也可以是死难者亲属的数目,语义不明;C项中“想”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思考,思索”,从而句意就是想起来什么事,同时“想”也可以理解为“打算”的意思,这时候句意就变为他想起床的意思;D项中“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是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还是这些领导来自几个学校,无法得知。故本题选A。

  20. C[解析] A项中的“耿耿于怀”是指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修饰“石油事业”显然是不恰当的;B项中用“安步当车”是指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这与所描述的抗洪抢险的紧急情境不协调,违背了原意;D项的“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与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符。故选C。

三、阅读理解

  21.C[解析] 文段围绕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两个因素进行讨论。第一句说的是经济与文化联系紧密。第二句讲的是要发展经济,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即强调的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A项是对第一句的复述。B项所述在文段中并没提及。D项表述片面且没有体现文段对于文化建设的强调。故本题答案选C。

  22.D[解析] 文段通过清官与醒官的比较,突出醒官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文段强调的主体是醒官,而不是清官,A项排除。文段并没有提到醒官不拘小节,B项无中生有。C项没有提到醒官的重要意义,不是文段的主旨。D项才是作者通过文段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