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女性都有孕中期见红的现象,这可让她们很担心啊。下面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孕中期见红的原因 怎样调理”,一起来看下吧!
孕中期见红的原因:
1、子宫颈机能不全
子宫颈机能不全,又叫做宫颈内口松弛症,因为做过流产的孕妇子宫颈容易受伤,若是复原不佳,就会容易致使孕妇在再次怀孕的中期,因子宫颈口无法承受胎儿长大的压力,从而出现的常少量出血和腹部下坠感。
2、宫颈糜烂
随着妊娠月份的进展,由于孕妇体内的孕激素水平不断提高,孕妇的宫颈糜烂症状就会明显加重,此时就会容易阴道出血。另外,若饮食过度刺激也会加重孕妇的出血症状。
3、流产
有时候阴道出血是孕妇妊娠中最常见的危险征兆,若是病情加重,阴道的出血也会逐渐增多,如果孕妇出现的腹痛次数增加、腹部寒冷程度加重、有时感觉不到胎动等,都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
4、葡萄胎
葡萄胎孕妇阴道出血,多为断断续续,并反复出现,血呈暗红或棕褐色,有时也为少量咖啡色的分泌物。一般由少量逐渐增多,血中则带有水泡样物。这种情况主要因子宫内出血与水泡样物增多增大,从而导致子宫迅速膨大,使腹部持续性胀痛。
怎样调理:
1.应做到饮食规律,搞好个人卫生
选择易于消化的饮食,胃肠虚寒者,慎服性味寒凉食品,如绿豆、白木耳、莲子等;体质阴虚火旺者慎服雄鸡、牛肉、狗肉、鲤鱼等易上火之品。
2.保持心情舒畅
妇产科研究者认为自然流产是因为孕妇脑皮层下中枢兴奋亢进所致,试验证明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对流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妊娠期精神要舒畅,避免各种刺激,采用多种方法消除紧张,烦闷、恐惧心理,以调和情志。定期做产前检查。
3.药物治疗
必要的情况下服用保胎药物如黄体酮、地屈孕酮片等药物保胎。
4.注意休息
当孕中期见红后,若为第一次妊娠,且胚胎和母体皆无其他疾病或异常,保胎则显得尤为重要。孕妇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必要的情况下服用保胎药物。
孕中期见红后注意事项
1.准时产检
孕期见红的女性要按时产前检查,怀孕7个月之前,每个月查一次;7个月以后,2-3个星期查一次;临近预产期,每周查一次,以了解胎位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妊娠并发症等,以便能早发现,早纠正,不至于发生意想不到的难产。
2.适当进行性生活
妊娠4-6个月时,虽不严格限制性生活,也要有所节制。由于此时你的孕反应也过去了,你的心情开始变得舒畅。性器官分泌物也增多了,是性感高的时期,因此,可以适当地过性生活。但是要节制,还要注意性生活的体位与时间,避免造成对胎儿的影响。
3.饮食注意
维持定期排便习惯,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多喝水、多吃纤维类食物。 每天早晚做轻微的运动,如散步、体操等。忌食辛辣、燥烈的食物。而且怀孕中的持续便秘,很容易引发痔疮;再加上怀孕增大的子宫会压迫肛门,妨碍血液循环,引发瘀血而造成痔疮。要避免发生痔疮,首先必须要预防便秘。
4.适量进行运动
孕期见红的女性可以做孕妇操,做操最好安排在早晨和傍晚,做操前一般不宜进食,最好是空腹进行。锻炼结束后30分钟再吃东西。如果感到腹饥,可以在锻炼前1小时左右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做操时宜赤脚,衣服要宽大,也可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
孕中期见红饮食注意事项
1.监测体重
准妈妈千万不要因为胎儿需要营养而“吃两人份的食物”,这是过量饮食。如果营养过剩,会积存于体内,成为肥胖的因素。如果怀孕期间过度肥胖,易引起妊娠并发症,可能造成难产。专家建议,要使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准妈妈体重增长范围为,14~20周,每周增长335克为宜;20~28周,每周增长450克为宜;肥胖者则须控制在每周z60克左右。1周体重增加500克以上者则为过胖。
2.补充铁
铁是参与造血的重要营养素,孕中期血容量及红细胞迅速增加,并持续到分娩前,对铁需要量增加。此期问应尽可能多摄取含铁量高的食品。如动物肝脏和血制品、肉类、贝类、鱼、蛋等。这些食品若与含维生素、黄绿色蔬菜、水果等一起食用,能促进铁质的吸收。
3.补充钙
胎儿牙齿与骨骼中的钙来自于母体,若钙质不足,准妈妈易发生肌肉痉挛或腿部抽筋。怀孕中期每天所需钙约为1克,为非孕期(O.6克)的2倍左右。含钙丰富的食品有牛奶、乳制品、小鱼类、黄绿色蔬菜、海藻类等,特别是牛奶或乳制品是怀孕期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4.适当增加食物的摄入,补充足够的能量
孕4~6个月时,胎儿生长速度加快,母体子宫、胎盘、乳房等也逐渐增大,加上孕早期的反应导致的营养不足,孕中期应补充充足的能量。不仅要增加食物的分量,还要兼顾营养均衡,每种食品都必须补充。
以上就是关于:“孕中期见红的原因 怎样调理”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1-07-09 15:45
2021-07-09 15:44
2021-07-09 15:43
2021-07-09 15:42
2021-07-08 15:40
2021-07-08 15:40
2021-07-08 15:39
2021-07-08 15:38
2021-07-08 15:37
2021-07-06 14:24
2021-07-06 14:23
2021-07-06 14:22
2021-07-05 15:35
2021-07-05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