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ED像灭火器一样得到重视和广泛配置使用”。人大代表这个建议引网友疯狂点赞。
“心源性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2019年底,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突发心源性猝死,因为现场缺乏急救设备和急救人员,错过黄金救援时间,不幸离世。
无独有偶,地铁猝死事件也曾令北京地铁多次陷入舆论漩涡。
2020年9月25日,一名男子在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突然晕倒,现场两名乘客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但男子仍因抢救无效死亡。2019年3月的北京地铁昌平线、11月北京地铁2号线同样发生乘客猝死事件。
多起在公共场所发生的心源性猝死事件敲响了警钟。推动急救资源在机场、码头、火车站、体育场馆等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的普及,大量装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很有必要。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在公共场所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AED,让AED像灭火器一样得到重视和广泛配置使用。
朱列玉表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9》显示,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大约54万,居世界之首,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
2日,人大代表建议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被称为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的“救命神器”,配合心肺复苏共同使用,可成倍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全国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只有2万台左右,平均每10万人仅有1台多。在上海,2017年每10万人配备数量为4.5台;在深圳,2019年每10万人配备数量为17.5台。
全国大部分城市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上起步较晚,存在数量不足、知晓率不高、会使用人员不多等问题。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有54万心脏骤停患者,其中在大城市中抢救成功率还不到3%,其他地区的成功率更低。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迄今公认的院前制止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方法。”朱列玉表示,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80%以上心源性猝死案例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有效抢救必须在患者发病最初4分钟内进行,一旦超过“黄金4分钟”,死亡率极高,即使最终得以抢救,也会使脑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研究表明,对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进行院前4分钟内除颤,可以使患者生存率提高到约50%以上,但随着除颤时间延迟,复苏抢救成功率则明显下降。除颤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率就会降低大约7%~10%。如果第一目击者能够在现场及时采取电击除颤,可大大提高此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网友:支持推广!
在相关话题的评论区,网友的普遍支持,有网友在评论中提出不仅要安装AED,还要科普如何操作:
以上就是关于人大代表建议大量装备AED 引网友疯狂点赞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1-07-20 09:34
2021-07-20 09:18
2021-07-20 09:13
2021-07-20 08:55
2021-07-20 08:41
2021-07-20 08:35
2021-07-19 15:36
2021-07-19 09:27
2021-07-19 09:21
2021-07-19 09:09
2021-07-19 09:02
2021-07-19 08:51
2021-07-19 08:34
2021-07-16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