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是多少?2019年,深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45岁。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深圳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81.54岁。
从80.66岁提高到81.54岁,“十三五”期间,深圳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提前10年超额完成了“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目标(79岁)。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最主要指标。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深圳这几项指标,已经全球靠前,稳定在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卫生健康事业是重要的民生,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在创新医疗服务体系、营造民生发展新格局上先行示范。过去五年,深圳的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有病及时就医是居民长寿的重要保障。在深圳,步行15分钟范围内一定能找到医疗机构;手机上预约、缴费、查报告,到医院看病也不用再反复排长队了。就医更便捷的背后,是这些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
这几年,市民明显感受到,新医院越来越多了。特别是过去医疗资源洼地的原特区外地区,都有了新建的市级综合医院。
近五年来,政府在卫生健康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51倍。新建项目重点向原特区外倾斜,规划117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其中83项布局在原特区外,完成33家医疗卫生机构新改扩建工程,新增三级医院23家、社康机构125家。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5298家、床位6.29万张、执业医师4.26万名,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50%、65%、47%,原特区外地区千人床位数、医生数分别从2.7张、2.55名提高到3.8张、3.09名。
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港大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肿瘤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以及市吉华医院四家市属医院的新建扩建工程,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十四五”期间,深圳还将以原特区外地区为重点,加快补齐卫生健康重大设施,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让市民能便捷地享受到卫生健康服务。据悉,到2025年,全市床位总数将达到8.29万张,医生总数达到5.5万人,社康机构总数达到900家以上。
看得上病更要看得好病,提升看大病的能力,也是保障居民长寿的关键因素。过去深圳居民得了肿瘤要跑北上广等地,现在不仅本地居民不用跑外地了,甚至外地居民还来深圳看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肿瘤医院,市外医保患者住院占比达到了40%。
众所周知,医疗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技术的磨合。国内很多名院都是百年老院。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如何能快速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以适应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深圳市委市政府开创性地实施了“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以创新的引才、用才、育才机制,携手国际国内顶尖团队,扶持本土团队,实现深圳医疗从“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从“补短板”到“建高地”,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转变,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发展路子。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一批名校名院集聚深圳办医办院,253个高层次团队引入深圳,每周有超过100名国内一流专家为市民看诊。
本地医疗水平快速提升,医疗卫生高地格局初步形成。全市三甲医院总数达到18家,比5年前增加了8家,5家医院跻身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行列,12个学科进入所在学科全国科技量值排名前50名。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肝病区域诊疗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平台在深圳布局。卫生系统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超过1100人。参保人本市就诊率达98.1%,“大病不出深圳”基本实现。
据悉,今年我市还将引进20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加快推进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建工作,启动“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计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力争三级医院总数达到60家,其中三甲医院总数超过26家,建成2家国内领先的重大疾病防治中心,3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
“上工治未病”,深圳着力“促健康”,让居民少生病不得病,更健康长寿。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深圳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院内医疗服务向院外健康服务延伸,从传统诊疗向精准诊疗转变,从主要依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向社会联动的“大处方”转变,“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体医联动、医教联动、医防融合,全面推进“健康深圳”的建设。
在深圳,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向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依托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依托15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13个医防融合项目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疾病筛查和健康管理能力;依托各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将6项健康深圳建设核心指标纳入,持续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五年来,市民健康素养水平从10.49%提高至44.87%。去年12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联合发布《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对80个主要城市综合健康水平进行全景评估考核,深圳排名五大健康引领型城市首位。
“健康中国2030”的13项规划目标中,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居民健康水平、重大慢性疾病过早死亡率、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等10项目标,深圳已经提前十年高标准超额完成。
今年,我市将制定实施新一轮健康深圳行动计划,完善市民健康管理积分制度,制定居民健康管理办法,加强居民健康监测和干预,推动健康服务生活化、社区化、智能化。到2025年,深圳将实现三个一流:一流健康服务体系、一流健康城市,一流中医药传承城市。
以改革创新破难题促发展,深圳通过深化医改,保障居民健康。
深圳创新性规划建设以“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建设23家区域医疗中心、21家基层医疗集团。深圳基层医疗集团模式获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推荐介绍。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4项改革入选全国35项医改重大典型经验。港大深圳医院试点经验获国家、广东省推广。
五大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定型,重点人群、主要慢性病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74.2%。全市公立医院财政拨款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提高至37.6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下降到14.28%,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深圳模式与经验入选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社会建设类两大经验之一。
今年,深圳还将着力构建卫生健康先行示范新格局,健全港澳居民跨境就医协同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评价标准、全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先行先试港澳地区上市使用的药品等。到2025年,深圳将打造“六个样板”:健康“守门人”制度样板、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样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样板、医学科技创新样板、智慧健康服务样板和跨境医疗服务衔接样板,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市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以上就是关于深圳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1-07-20 09:34
2021-07-20 09:18
2021-07-20 09:13
2021-07-20 08:55
2021-07-20 08:41
2021-07-20 08:35
2021-07-19 15:36
2021-07-19 09:27
2021-07-19 09:21
2021-07-19 09:09
2021-07-19 09:02
2021-07-19 08:51
2021-07-19 08:34
2021-07-16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