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暨南大学吴建国课题组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的刘龙在期刊Medical Virology上发表论文称,龟类(西部锦龟、绿海龟、中华鳖)也是潜在的新冠病毒中间宿主。不排除病毒通过龟类感染人类的可能。
不排除病毒通过龟类感染人类的可能
研究者对比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动物样本中发现的SARS样冠状病毒以及其他冠状病毒之间的刺突蛋白(S)指出,这一位于病毒外壳上的结构蛋白与新冠病毒侵入细胞所使用的ACE2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冠状病毒宿主范围的关键因素。
论文称,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分析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结晶体,有助于验证该蛋白与人类或其他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合点。
研究团队从多个数据库中下载了ACE2受体与上述病毒的刺突蛋白序列。结构模拟中,就刺突蛋白结合作用点中一个残基(Asn501)与ACE2受体上的两个位点(41与353)的相互作用来看,比起蝙蝠,龟类与穿山甲与人类的更为近似。
论文指出,目前已知龟类作为寄主能携带包括虹蛙病毒(RV)、尼多病毒(NV)、乳头瘤病毒(PV)、甲鱼虹彩病毒(STIV)、甲鱼系统性败血症球状病毒(STSSSV)、龟细小核糖核酸病毒(ToPV)和中华鳖出血综合征病毒(TSHSV)等多种病毒。此外,与禁止交易的穿山甲相比,动物市场上龟类更为普遍。
研究者认为,不能排除病毒感染龟类、演化后感染人类的可能。
穿山甲、水貂和蛇被先后提出可能为中间宿主
南都此前报道,2月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发表在世界知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上的研究论文指出,有证据显示,蝙蝠很可能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研究团队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与实验室早期检测的冠状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病毒与来自云南的中国菊头蝠样本的一株冠状病毒(RaTG13)基因序列一致性高达96.2%。
2月7日上午11时,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的发布会上,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肖立华介绍,其团队对多种野生动物的1000多个宏基因组学数据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在穿山甲中具有β冠状病毒序列,继而对它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它与人体暴发的病毒亲缘性高度相似。”
2月1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表示,目前正组织有关科研团队论证,对新冠病毒从穿山甲到人的传播路径也在加紧研究中。研究显示这次疫情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
2月23日,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发文,指出除了穿山甲,水貂、蛇等是否为中间宿主均有待验证。
以上就是关于不排除病毒通过龟类感染人类的可能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助到您。
关注【深圳查查吧】公众号,可随时获取最新疫情信息。
2021-07-20 09:34
2021-07-20 09:18
2021-07-20 09:13
2021-07-20 08:55
2021-07-20 08:41
2021-07-20 08:35
2021-07-19 15:36
2021-07-19 09:27
2021-07-19 09:21
2021-07-19 09:09
2021-07-19 09:02
2021-07-19 08:51
2021-07-19 08:34
2021-07-16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