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频道 > 电影票 > 即将上映 > 正文

纪录片《海洋》上映时间及其剧情简介

[作者:ruiyu]
2011-08-06 10:23

影片名称:海洋
影片类型:纪录片
影片语言:英语
影片导演: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
上映日期:2011年08月12日
主要演员:皮尔斯·布鲁斯南 雅克·贝汉 姜文 宫泽理惠

电影简介:

    继《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两部影片之后,法国导演兼制片人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开始探索海底世界。摄制组七十次远征,历经四年,在北极和南极冰下五十多个松绿色水域取景。

    为了完成该片的拍摄,他邀请了若干名最优秀的科学家加盟,动用了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该影片在法国启动“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仪式上举行了首映式,负责绿色技术和气候谈判的法国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海洋部长参加了仪式。影片镜头潜入原始的海洋深处和暴风雨中心,去发现鲜为人知或未知的海洋生物。
 


《海洋》

      “海洋,什么是海洋?”一名孩子这样问道。这就是影片的开篇语。《海洋》拷问人类影响海底生命留下的痕迹。这不是一部资料片,而是一部纪实影片电影,是事实。整部影片没有人为视角,没有评论,只让镜头说话。雅克·贝汉与雅克·克鲁佐(Jacques Cluzaud)希望通过影片促进人们对濒危海洋世界的保护,并介绍部分濒临消亡的海洋生物。该片的拍摄得到诸多公共和私人合作伙伴的支持(有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基金会等等)。

         为了深入探索海洋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雅克·贝汉与雅克·克鲁佐希望拉近观众与海底世界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通过屏幕图像给观众留下海洋世界的速度与活力,为此,他们勇敢面对那些真正的技术挑战: “以十海里的时速游走在觅食的金抢鱼群中,追随疯狂奔跑的海豚队伍,与大白鲨并鳍共舞。”14名法国、日本和瑞典摄像师奔赴世界各个海域, 12支摄制组驾乘小汽艇,与海浪、暴风雨作战。五大洲的数百名生物学家参与了拍摄,制作经费高达5000万欧元。
 


《海洋》

       拍摄过程中的大胆创新引人注目。为了拍摄到鲸鱼而又不惊扰它们,摄制组在船上安装了起重机,将摄像机固定在起重机的悬臂上: 被称为特提斯装置(译注:特提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是雅克·贝汉与摄像师亚历山大·布格(Alexandre Bügel)设计的。拍摄所动用的技术手段独具匠心:当巨型鲸鱼跃出水面时,微型电动遥控直升机(Birdyfly)可以悄无声息地近距离靠近它们拍摄;一架“水下空中两用摄像机”可以同时在水下和水面上捕捉到海豹、海狮、水濑们仰泳的镜头。实现这些创新拍摄的关键是安装在快速鱼雷上的数码摄像机,鱼雷用一根光纤拖曳在船尾。船在前行时,鱼雷上的摄像机可以在船尾拍摄到正前方的海洋动物。

    《海洋》不仅在技术上成就斐然,更是对今天的海洋现状发出了警报。雅克·贝汉承认道:“然而,海洋仍然是一片浩瀚的未开发的“蓝色领土”,海洋之门始终向无限的自由空间洞开” 。

    雅克·克鲁佐赞叹道:“在科科斯群岛(Iles Cocos)、在哥斯达黎加辽阔的海域上,只消将头伸入水中就可以看到忙忙碌碌的各色各样的鱼、鲨鱼,大小各异的鳐鱼、乌龟以及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冰洋北部的科堡岛(Coburg)上,北极熊、海象和海豹们至今还是岛上的主人,尚未被人打扰过。在加拉帕戈斯(Galapagos)群岛的最西端,那些鹰、鬣蜥、海狮和鸬鹚们无所顾忌地在距离摄制组几米远的地方打盹、休息。而在特兰斯凯(Transkei,南非)海域上,成群的海鸟扑入水中,潜入十米深的海里捕捉沙丁鱼。

    《海洋》摄制组正是在这些世界小角落中摄取镜头。雅克·贝汉将我们带入激动人心的原始景致深处。


《海洋》

幕后故事:

    法国著名电影导演雅克·贝汉将携新作《海洋》于8月12日登陆中国。雅克·贝汉,一个“用摄影机书写自然史诗”的法国导演,在他的作品中,《微观世界》、《迁徙的鸟》和《海洋》被并称为“天地人三部曲”,其中,《微观世界》以无与伦比的摄影技术、独具匠心的拍摄角度,将森林下、草丛下的世界无数倍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虫、草叶、水滴无不纤毫毕现。成为壮丽的奇观。这部影片获得第二十二届凯撒电影节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奖。而《迁徙的鸟》则由300多名成员组成的摄制组包括50多名飞行师50多名鸟类专家,跟随着侯鸟的迁徙路径整整三年时间,全部拍摄行程近十万公里。影片于法国连演4周吸引250万影迷的观影热潮,以一部纪录片打败同期上映的故事片,荣登票房前列。不超过十句解说,不超过二十句字幕。92分钟的影片绝无半点杂质,一气呵成。它采用了高科技空中拍摄系统摄制,全程追纵候鸟南迁北徙的壮举。该片获得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而到了《海洋》这部耗时五年、花费约5亿人民币、动用更新设备器材以及摄影技术的影片,雅克·贝汉以一名自然环境保护者的观察视角,不仅仅是把镜头深入海底,记录奇观世界,而是更多地向人类展示和剖析了海洋的现状、人类对海洋的索取、影响以及破坏、海洋生物生活的险恶环境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危机。在这部精心打造的记录影片中,雅克·贝汉发出耐人寻味的感慨:“花费几百年进化的生物,却在几十年间濒临灭绝”、“人类只有一个可以孕育生命的地球……每一个生命都不可或缺,人类无法孤独地活在这个星球上。”“为了保护海洋,难道我们不能携起手来吗?”通过令人触目惊心的镜头以及镜头外的寥寥数语,雅克·贝汉将自己作为人类的觉醒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担忧强烈地表达了出来,并感染到每个观众。可以说,通过《海洋》,大师做到了对自己的又一次超越!

    《海洋》在全世界约50个拍摄地点进行拍摄,有超过一百种海洋生物被拍摄。导演雅克·贝汉和摄影师雅克·克鲁佐希望能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海洋,和以前所看的关于海洋的纪录片都不一样地去感受。为了引起感情的共鸣,他们跟随不同的“演员”,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好场景要等上很长时间,由这些“演员”来向观众讲述这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画面——这部电影不是一部研究海洋的电影,也不是一场讲座,而是一部讲述海洋的丰富性、海洋的美丽、和海洋的脆弱的一面的影片。

    在雅克·贝汉的《海洋》之前,国际上曾经有过很多关于海洋的优秀影片。然而在制作《海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摄制组发明和改制了很多器材,在技术上下了很多功夫,如动用了微型直升摄影机、迪狄斯系统、“半潜水半陆地”的摄影机等等,这些都是之前没有在拍摄中使用过的,但雅克·克鲁佐称:“这并不是为了追求技术上的完美,而是为了追求一种新的视角,就是用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眼光去看这些动物,并和它们一起看这个世界。与其说这是一种技术上的成功,不如说是一种创意上的成功。”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一定对影片中的“海洋灭绝生物博物馆”印象深刻,那是影片创作团队专门为拍摄此片打造的一个数字3D“博物馆”,因为生物已灭绝,想窥探它们生存的足迹,人类只能按图索骥。由于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海洋生物所面临的种种威胁——污染、捕杀、死亡、灭绝等等等等,铺天盖地好似一张巨大的难以挣脱的网,大到巨鲸,小到海藻,无一能够幸免。动物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向人类发出自己的哀嚎——这一系列的震撼镜头令人触目惊心。

    正是导演出于对海洋现状的担忧以及人类对自然无止境索取的抗议而发出了呐喊:“它们花了几百万年进化,却仅仅在几十年间就灭绝了——一共有多少物种灭绝了呢?现在又有多少处在濒临灭绝的危险之中?灭绝还会不断的继续下去吗?正是因为人类的漠不关心才造成了物种的灭绝!现在我们有义务保护这些生命!”

    在影片中,导演强调:只有地球能孕育生命,没有其他可以取代的星球,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在这里共同生存,这样才有希望。物种的多样性对于我们的未来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醒悟还来得及!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