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产涨跌与供求无关?开发商不仅可以抵 押 贷 款,甚至还可以一房多贷。
这就意味着,开发商卖出去房子,只能收回一套房子的钱,但是抵 押 贷 款一房多贷,又简单(没有业主纠纷)还一本万利来钱,所以你说开发商是愿意卖房还是不愿意卖房?当然是不愿意,所以漫天要价,就是不想让你买。
什么是一房多贷?
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政策已被广大职工所熟知,住房公积金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现住房保障模式从“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已成为职工改善居住条件,寻求住房资金支持的首选。在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国家相继出台“限贷”、“限购”、“限价”、升息等措施,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日渐增浓,职工购房意愿逐渐降低,金融机构发放住房贷款的门槛越来越高,贷款额度不断减少,以致住房贷款资金日趋紧张。而住房公积金贷款具有政策性、低利率的特点,使其优势越发明显,这也使一些人以购房为名义,动起住房公积金的主意来。近年来,利用真实的购房合同、手续在商业银行办理了住房贷款的同时,又重复在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违法行为呈逐年上升态势。这种购房人已在商业银行办理了住房贷款,又向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重复办理贷款,从而骗取住房公积金资金的违法行为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房多贷”。
为什么新闻是О8年的,为什么一直到现在都是潜规则的一房多贷只有О8年的暴 露了,因为那年紧缩了。
举个例子,我那时候开矿,一座煤矿可以有6个有效抵押证 件,煤矿开采权价值1500万,在晋中买的,然后去抵押,可以抵 押 贷 款6000万,为啥,因为这个煤矿可以抵押6次,每次抵押1000万,没错,每次都和你说的一样,我抵押1000万前提要有1500万,但是问题是我这1500万可以使用6次不 穿帮,只要不断地借新还旧就能补上窟窿。当然前提是煤矿价 格必须一直是涨的。后来学了传统文化知道这样不对,我洗手不干了,结果第二年矿价暴跌,遍地跑路。
地产也是这样,地产这个链条玩下去前提必须是美国宽松,也就是中 国可以宽松,因为只要中 国宽松,银 行就愿意一房多贷,这是因为中 国宽松,房 价上涨,开发商还款没压力,一房多贷银 行多吃利息无风险,就算用嗌翡递克一夜战六女都不费吹灰之力,稳赚不赔。然而一旦美国紧缩,地产商就完蛋了。
这是因为,美国紧缩则中 国必须紧缩,中 国紧缩意味着银 行钱紧,必定严格审 查贷 款,一房多贷不仅难以成功,而且由于通缩意味着开发商资金链危 机,未来还款预期不明,所以银 行会连一套房一贷都难以实现。
一旦地产难以贷 款,供求关系的作用就开始显现。而由于之前地产商不怕供求(美国宽松无限供过于求地产也可以任意提价),因此照成天量空置房,这些空置房一旦遇到美国紧缩导致银 行收紧银根,那么天量供求大逆转,其结果。。。。
最后说一下为何美国紧缩中 国必须紧缩。
О8年危 机就像光 明顶上,成昆、杨逍、五散人、韦一笑都受了内伤,大家各自打坐修复内力。修复的方法就是宽松的货币政 策。2014年10月30日,美联储宣布退出qe,相当于就是成昆宣布自己第一个修复内力,这时候杨逍有两种选择。
1.继续不动修复内力(继续宽松),这就等于说任人宰割,人家怎么动你都不动,这就意味着外储清空,汇率暴跌,如苏联般死亡。
2.停止修复(转为紧缩)站起来和成昆对掌,其结果是被震得大口吐血(因为你内力没有恢复),表现为地产崩溃,但是政 权还能幸存,因为美国没想灭了你,美国要的只是你放弃重商主 义,买他的东西,开放市场,让他的制 造业完成复兴。
从目前来看,走的是2路,从结果上说,有苏联的前车之鉴,走的也是2路。没看现在全靠忽悠,降息降准无锚印钞一个没来(小的无锚印钞只是填补m2中信 贷货币的减少,综合看来只是减缓紧缩的程度而已,大局仍旧是紧缩)
地产怎么涨起来的:美国宽松——》中 国宽松——》银 行默许一房多贷——》房 价与供求脱钩——》开发商可以任意漫天要价(你不买才好呢)
地产怎么崩溃的:美国紧缩——》中 国紧缩——》银 行严控贷 款缩紧银根——》房 价回归供求关系——》之前天量不起作用的空置房(因为之前和供求无关)同时起效——》多杀多形成恐 慌性抛售
美国宽松时代的中 国地产资金链:
投资生产(启动资金)——漫天要价捂盘惜售(就是不想让你买)——一房多贷(开发商回笼资金,银 行多赚利息)——再生产(资金扩大)——从新循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漫天要价)。。。。。。。
这个循环的特点:与供求无关,只要美国 保持宽松,地产可以涨1万年
美国紧缩时代的地产资金链
银 行收紧银根严格审 查——地产商没有回笼资金——只好依靠卖房回笼资金——之前与供求无关时代天量空置房突然同时发力——为了回笼资金只好低 价出货——多杀多形成——崩溃
这个资金链的特点就是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资金链,因为根本循环不了,结局是毁灭和死亡。
当然地产的毁灭和死亡,对中 国而言是新生。
2021-06-22 14:24
2021-06-22 10:27
2021-06-22 10:25
2021-06-22 10:22
2021-06-22 10:17
2021-06-22 10:04
2021-06-22 09:56
2021-06-22 09:54
2021-06-22 09:53
2021-06-22 09:51
2021-06-17 16:07
2021-06-17 16:04
2021-06-17 16:02
2021-06-17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