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休闲娱乐 > 演出资讯 > 正文

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 》

[作者:iqdpat]
2011-04-25 11:11

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 》

时间:2011-06-24 至 2011-06-26

场馆:深圳少年宫  

票价:380、280、180、100

订票网址:http://www.szpiao.com.cn/ticket_3411.html

演出介绍:



 “什么是信仰?面对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国人如何实现对精神家园的自我重建。这才是我们整个剧组希望观众看完进行深思的问题。”红色信仰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导演吴晓江回答记者时表示。有着“中国舞台反腐第一剧”之称,由中国国家戏剧院筹划排练长达五年之久的《这是最后的斗争》导演、制作人刘铁钢昨日与省会媒体见面。

  该剧自2009年5月第一次公演以来,相继荣获了“第六届全国话剧展演一等奖”、“2010国家艺术院团展演优秀剧目奖”、“2010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四项大奖。



  家人迎接出院的何光明 

剧情

  一家三代人的困惑与坚守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省级离休老干部的家中。人物,除了一个小保姆,其他都是这个家庭中有紧密血缘关系的成员。时间,从大年三十的下午到正月初一的夜晚。

  老干部何光明的五个子女中,“问题”最严重的是在国企任老总的小儿子小明。贪污和挪用公款,巨额资金转移国外,不出逃似乎已没有退路。但他背后的王总和卖身求荣的小外甥更加阴险毒辣,不惜栽赃陷害、落井下石。二儿子二明,在外企当代理。看到的都是阴暗面,见了面就和老爷子辩论。他不断拿钱去行贿官员,但确认为面对贪官不得不如此这般。二女儿秋菊本身没什么喳儿。但她那当副局长的夫君,却一不留神就给她拎回来两条装满人民币的烟。曾留在大别山养父母家的大女儿春兰,本人虽然老实忠厚,甚至从没有想到运用一下自己亲生父母的影响力。但遭受歧视、不公待遇的经历,使她的儿子小剑已经变得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大儿子大明子承父志,在国防大学任教,且符合传统的正面人物形象。他对事物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是非分明,一直努力体谅父亲的心态,维持着大家庭的稳定。但他的妻子年三十打来电话不是拜年,而是对他和女研究生关系过密向公公婆婆告状。而老父亲何光明信仰坚定,为理想一直在坚持和坚守。两个人当然是剧中正面形象的代表。按我们传统反腐题材作品的惯例,领导干部或是干部子弟往往总是被人拉下水的。所以,大哥大明也认为小弟小明走到这一步,就是弟妹康媛媛影响的结果;老革命两口子也从不和其“成分”不好的亲家来往。但剧情发展的不同以往之处却是,被称为“什么东西”的康媛媛一席话,让老革命和穿军装的长子都无话可言。原来,他们的宝贝儿子、弟弟早就发国难财差点儿掉了脑袋,还是靠他媳妇用身体摆平了掌握生杀大权的官员。而老革命也曾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儿子、闺女解决了工作。这些看似理所应当的正常举动,却在没有沾光的儿媳心中积累了不满。一个本该美满的节日团圆,最后演变成一场多角冲突的悲剧事件。

  延伸

  2010中国反腐路线图

  1月4日中纪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

  1月11日至13日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通过的全体会议公报提出了关于领导干部行为的五个“严禁”。

  1月18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由中共中央颁布施行。

  2月22日监察部发布《国家预防腐败局2010年工作要点》。

  3月5日温家宝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

  3月23日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在会上要求重点抓好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七方面工作。

  3月底 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份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文件。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

  6月29日中央纪委印发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临近年终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幕后

  最开始,《这是最后的斗争》(以下简称《斗争》)并非一部被人看好的话剧,因为没有“大牌”导演,没有“话题”演员,也没有“应有”的炒作和铺天盖地的媒体头条,说起来甚至有些可怜:去年5月份该剧在中国儿童剧场首演,却并未引起任何关注,艰难求生一年后,它才“大器晚成”,得到应有的赞美和掌声。它的开场,一片安静。

  那些不安静,却渐渐出现在上演之后。一年后,它被观众誉为内地20年“最大胆说真话”的舞台剧,是近年来话剧舞台上的“中国反腐第一剧”。自在北京多轮演出以来,观众评价该剧台词有股“狠劲”,“太真实”!

  大胆的台词

  说来有趣,这部“献礼60周年”的主旋律话剧,却以其犀利大胆的台词,直刺当下社会的黑暗内幕和腐败现象,创造出“另类”的主旋律风格。

  该剧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了社会转型期中一家三代人的困惑与坚守,毫不掩饰地揭露当今社会权钱交易的现象。

  初看这部戏,你可能会感到一丝平淡简单:传统的“三一律”结构、零大腕阵容,剧情也不够惊奇娱乐,但你一定会被该剧强烈的批判性,以及大量取自现实生活的精辟台词所吸引。

  譬如,剧中人物何二明历数社会腐败黑幕:“这有什么呢,不就是那个什么贪污腐化,行贿受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官商勾结,暗箱操作,公款吃喝,公费旅游,收红包,拿回扣,包二奶,养小蜜的事,那都是电视和互联网上比比皆是的事。”剧中人物周小剑痛斥:“在我们乡下,凡是好事都被那些乡里县里领导的儿子、孙子和七姑八大爷占着。别人不敢开的矿他们都敢开,别人不敢伐的树他们都敢伐。老百姓要想告他们,公安法院全都跟他们勾着,没处申冤啊!”又如:“那时候(改革开放前)天是蓝的,没有那么多污染,理发店是理发的,医生是不收红包的,学校是不挣钱的,照相是穿衣服的,牛奶是可以放心喝的。”……这样写实诙谐的台词令观众每每会意地大笑并鼓掌。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不仅在格调上堪称“另类”,表演与人物塑造上也不同于一般主旋律话剧。

  但刘铁刚并不认为这部戏“另类”,“现在大家都弄非写实的戏,而我们这部戏恰恰是最传统的写实的戏剧,反而另类了。”

  不过,他们都认为这个戏“好就好在说实话,勇敢在说真话”。

  或许,所谓的“另类”,只是因为一种话剧风格的泛滥压倒了另外一种风格,当后者出现时便更能震撼人心。《斗争》恰恰在这个泛娱乐时代做了“正心”的事情,在浮躁的物欲世界里如此发问:我们丢失了什么?未来我们将走向何方?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X